他没有像其他门客那样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反而常常抱怨待遇不好,先是要求有鱼吃,接着又要求有车坐,最后甚至要求为自己的家人提供衣食保障。
田文的其他门客都对冯欢的行为感到不满,认为他过于贪婪和傲慢。
但田文并没有因此而嫌弃他,反而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
田文深知,真正的人才往往有着独特的个性和需求,不能以常人的标准来衡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冯欢逐渐发现田文是一个真正礼贤下士、值得托付的人。
于是,他决定为田文效力,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有一次,田文需要派人前往自己的封地薛邑收债。
这本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收债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麻烦和阻力。
冯欢得知后,主动站了出来,毛遂自荐,愿意承担这个任务。
田文见他态度诚恳,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冯欢来到薛邑后,并没有急于按照常规的方式收债。
他先是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疾苦。
他发现,许多百姓因为生活贫困,根本无力偿还债务,如果强行催收,只会让他们陷入更加悲惨的境地。
于是,冯欢以田文的名义,将所有的债券都召集到一起。
他当着百姓的面,宣布免除那些确实无力偿还债务的人的债务,并将债券一一烧毁。
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欢呼雀跃,对田文感恩戴德,高呼万岁。
冯欢完成任务后,迅速回到齐国,向田文复命。
田文得知冯欢烧毁债券的举动后,十分惊讶,他质问冯欢:“我派你去收债,是为了收回欠款,以维持我门下众多门客的开销。你却将债券全部烧毁,这是为何?”
冯欢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您现在并不缺钱财,缺的是百姓的民心。我烧毁债券,看似损失了一些钱财,但却为您赢得了薛邑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民心所向,才是真正的财富,这是比钱财更重要的东西。”
田文听后,恍然大悟,心中对冯欢的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意识到,冯欢绝非等闲之辈,而是一个有着深远政治眼光和谋略的人才。
后来,田文在齐国的政治斗争中受到了其他权贵的排挤和陷害,被迫离开齐国,前往他国寻求庇护。
当他路过自己的封地薛邑时,百姓们听闻他的到来,纷纷自发地夹道欢迎,以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他。
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和美酒,表达对田文的感激之情。
田文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他这才真正体会到了冯欢为他买民心的重要性。
在冯欢的建议下,田文又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政治手段,成功地重新回到了齐国,并且巩固了自己在齐国的地位。
除了冯欢之外,田文的门客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奇人异士,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技能和才华,在不同的场合为田文排忧解难。
其中,最着名的当属“鸡鸣狗盗”的故事。
有一次,田文出使秦国,秦昭王对他的才华和名声早有耳闻,对他十分欣赏,希望能够将他留在秦国,担任秦国的相国。
田文深知秦国的强大和秦昭王的野心,如果能够在秦国担任相国,无疑将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但他也清楚,秦国与齐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冲突,自己作为齐国的贵族,在秦国任职可能会面临诸多风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田文最终决定接受秦昭王的邀请。
然而,田文的决定引起了秦国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他们担心田文会因为对齐国的忠诚而暗中为齐国谋取利益,对秦国构成威胁。
于是,他们在秦昭王面前不断进谗言,诋毁田文。
秦昭王本就生性多疑,在大臣们的不断劝说下,逐渐对田文产生了怀疑。
最终,他下令将田文囚禁起来,准备找个合适的借口将他杀掉。
田文得知自己的处境后,心急如焚。
他明白,如果不能尽快逃脱,自己必将性命不保。
在这危急关头,他的门客们纷纷出谋划策,试图帮助他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