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本来想找内阁大学士陈循骂两句的,还是算了。
太子变成这样,自己也有责任。
是他太严格了,其实朱见济还是有可表扬之处的,不能因为一方面的不足,从而全盘否定。
时间来到景泰十二年(1462年)。
朱祁钰找到礼部尚书杨宁。
“朕让你去做的事情,如何了?”
杨宁拜道:“君父,瓦剌的游牧民族,已经被安置在一个城池之中生活,并且,国子监学堂正在建设之中。”
“当地有没有出现什么异样?”朱祁钰扭头望向宋晟。
“回君父,并没有,他们表现得十分乖巧。”
瓦剌遗民,遭受过数年的内战,早已身心疲惫,如今换了新主,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极大提高,当然没有反抗的想法。
这不是贱,而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又或许是游牧民族早已习惯了统治者随时变换的常态。
在大草原上,说不准哪天,部落首领就被人打败,换了一个新的。
无论怎么换,自己的生活都没有多大变化,该受的剥削,一点都没有少。
而这一次,换成中原皇帝。
不仅尊重他们的草原习俗,也没有强迫一定要按照中原人那样作息,还管吃管住。
对于这批游牧民族而言,简直是难得一见的明君。
朱祁钰在大草原画了个圈,让五军都督府将他们驱赶到这里集中居住。
一是为了方便管理,二是方便传授汉文化。
历史证明,汉文化真的很神奇,能让各族人民众志成城的组成一个集体。
奴儿干都司被撤销,土著都灭完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关于李氏王朝,朱祁钰采取了不一样的管理措施。
将李氏王朝的所有子民,全部移居到顺天府境内,再把部分大明百姓放去他们的城邑生活。
两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本就大差不差,文化也同根同源,接受程度较高。
景泰十二年,三月。
苏州盛氏隆重推出家族品牌“盛誉”电车。
他们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发,最终制造出比天行阁的“乾元”电车,电机转速更高的产品。
虽然高得有限,好歹算是进步。
紧接着,泉州林氏推出重磅产品,用于增程技术更先进的发电机!热效率能够达到21。
没想到他们竟然换了研发方向?
在此之前,两个家族都接受过朝廷工部派来的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
对于电力,朱祁钰没有藏拙,大力扶持民间科研。
正因为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使得明朝科技井喷。
当然,朱祁钰不会平白无故的帮助你们,他是技术入股的。
不是简单的分钱,而是,如果你们一旦研发出新的技术,必须给朝廷抄录一份。
朝廷会承诺,五年内不用你的技术投入市场,还会给你家的产品大量宣传,不收费用。
苏州盛氏和泉州林氏经过一番考虑之后,选择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