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营第七连队指挥使方逸风,出生于南直隶的一个小乡村里,相貌平平,因为长期务农,身上腱子肉棱角分明,他除了是天威营指挥使,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景泰三年首届“武举”状元。
那时候,他中举的消息,传遍了乡野,许多人羡慕不已。
当有人得知,中了“武举”,就相当于半只脚踏入了将军的门槛,于是,乡亲们就想麻烦方逸风,帮忙介绍介绍。
方逸风可不敢乱来,于是一一回绝了。
后来,在他的乡里,还真有人成功被选中,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大明军人。
这几个老乡,想着方逸风既然是“武举”状元,如今应该混得不错。
在接到《军队调令问卷》之后,便千方百计的主动找上门,想要疏通疏通。
“武举”中举者,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属于将军后备人选,但不代表,你日后就一定能当上将军。
老天爷不会喂饭吃,皇帝也不会无缘无故赐赏,还得看你个人的努力。
方逸风,就属于特别努力的那批人。
天威营指挥使,属于三级军官,位列五品,确实算得上一个小将军了。
当老乡找上门的时候,方逸风再次回绝了,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实则不想趟浑水。
他始终相信,制度是公平的,君父也是公平的。
如果你自己入伍十年了,还一直浑水摸鱼,那你被清退,再正常不过,怨不得别人。
普通的平民子弟,如果想改变命运,目前为止,参军入伍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参加“武举”。
如果将大明的社会阶层划分,可以分为:士家子弟、富家子弟、寒门子弟、平民子弟。
新“武举”不同于旧“武举”,不考什么骑术、射箭、舞刀弄枪的,而是单纯的力量和耐力体测。
“武举”改革之后,让许多平民子弟有了晋升通道。
在过去,什么骑马射箭的,都是贵族才有资格玩,他们这群农村人哪里有机会接触?见都没见过。
都说“穷读书,富学武”,是有道理的。
如果说“科举”,寒门子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逆袭,可是旧“武举”,寒门子弟和平民子弟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虽然平民子弟生活条件很差,但是苦难真的可以锻炼一个人,他们的意志力,绝对强于富家子弟。
对于富家子弟而言,“武举”只是一场游戏,但对于平民子弟来说,却是改变人生轨迹,族谱单开一页的必争之路。
也许有人会说,那群富家子弟吃得好,营养均衡,还有专业老师悉心教导,怎么比不过啥都没有的农家子弟?
举个例子,一群健身人士,你让他们去工地搬砖,真的比得过农民工吗?
对,没错,短时间内是可以超越,但让你日复一日的干,能做到吗?
不要用你的兴趣,来挑战我养家糊口的本领。
无论如何,至少现在的“武举”是公平的,朱祁钰也一直在努力维持。
方逸风是逆袭上岸了,在他的身后,还有成千上万个平民子弟,为了出人头地,在努力拼搏。
也许他们也意识到,这将是他们此生为数不多的机会。
朝廷创造了如此公平公正的平台,如果你连养尊处优的人都比不过,这辈子将碌碌无为。
然而——
“新武举”的进士,平民子弟占比高达70。
在“新科举”里,因为朱祁钰大力打压豪强,寒门子弟占比一度攀升到30,平民子弟的占比只有可怜的3。
真的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