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一幕,发生在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战争本就是如此,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不过,类似于种族灭绝的屠杀,确实不常见。
来自现代的朱祁钰十分清楚,满清,就是起源于女真。
抛开野猪皮对中华的伤害不谈,身为大明皇帝,为了永绝后患,他怎么可能会放过这群?一个人也别活着,想都不要想。
这次作战,一共投下了十万吨炸弹,就用来杀五六万人,颇有点大炮打蚊子的感觉。
朱祁钰倒是不心疼,烧多少钱,无所谓,重要的是,一个不留。
如果是正常的步兵突击,人家也是有哨岗的,很容易被发现,到时候躲起来怎么办?
于是,干脆直接空袭,主打一个信息差,丝毫不给逃跑的机会。
之前攻打杜尔伯特部和准噶尔部的时候,没有杀光,二十万草原战士,还是留下了五万活口。
草原平民也没有杀,他们的结局只有两个。
听话的,就被安置在中原地区,与汉人通婚,实现民族文化双融合。
不听话的,就去西伯利亚老老实实的挖矿,至少能活下去。
反观攻打女真,不仅全方位地毯式轰炸了两轮,还安排步兵清场五次!
直到看不见任何一个活口,再点燃一把火,把山和草原全烧光。
就连生活在中原里的女真人,同样一个都没有放过。
只要你带有那个血统,就别想活到五更。
不过,此类人的数量相对很少。
女真的灭族,看得出来,朱祁钰很谨慎。
转眼就到了景泰十一年(1460年),五月。
今年有点特殊,因为是大明改革军队的第十年。
前面提过,在景泰元年,朝廷在江南区域征兵二十万。
当时征兵告示明确写着,【投军者止于一身,十稔为期,期满听其自便。】
一名士兵在军队中服役十年后,朝廷允许退伍。
于谦,又开始忙碌了,他需要统筹规划这批士兵的去留。
朱祁钰突然在景泰十年发动对外战争,这个时间点掐得很准。
这批江南士兵参与了北伐瓦剌旧部的战争,正处在打了胜仗激动亢奋的时刻。
突然,接到军队调令问卷。
“十年之期已到,是否愿意留存在军中,继续效命下一个十年?或者,可选择退伍回乡,朝廷会根据个人情况,发放一笔退伍金?”
许多士兵都愣住了,你不说,他们早就忘记,居然还有这档子的规定?
“什么?参军入伍难道不是终身制的吗?”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封建王朝的官兵,都是实行终身制。
秦汉时期采取全民服兵役制度,男子23岁起需服役2年,一年在本郡,一年在边疆或京师,期满后会转为后备军(更卒),一旦发生战事要听取临时征调。
隋唐时期,实行“府兵制”,21岁入伍,60岁退役,平时务农,轮番到京师或边疆服役。
宋朝的“禁军”,一旦入伍,通常长期服役直至老弱。
元朝部族军世代为兵,不得转业。
明朝的“卫所军户”(旧),军户世袭,父死子继,相当于实质终身,外加家族连带。
以上,基本属于终身制,一旦你参军入伍,军人这个身份,是摆脱不了的。
那有没有不是终身制的呢?
有,就是在东汉末年的“募兵制”,如曹魏的青州兵,服役期取决于契约或战事需求,相当于雇佣兵吧。
正因如此,怪不得士兵们如此惊讶。
他们原本以为,那则告示只是说说而已,真没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