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老姜一家大人都要去盖猪圈。
姜珠也被迫早起,睡眼朦胧地喝了粥,姜珠就清醒了。
姜珠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盖房子,坚决要去凑热闹。
老姜家的壮劳力走在前面,姜珠甩着小手,摇头晃脑地迈着小短腿,跟着姜老三走在后面。
老姜家来的不算很早,已经有人在了。
一群人干得热火朝天,挖地基、挖草、挖、黄泥割草,分工合作。
不到中午,就挖出了一半的地基。
把草掺在黄泥里,更牢固,也加些石头增加厚度。
至于水泥砖瓦什么的,那是没有的,人都没住那么好。舍不得,也没钱、没东西盖好的。
最多多花点人工,给猪盖个茅草房。
草扎得厚一些,密实一些,保证冬暖夏凉。
“小珠?”
姜珠抬头看看,嗯,是知青点现在最靓,也最体面的女知青。
叫什么来着,姜珠不太记得,礼貌回应,“张姐姐,你们好!”
三个原来的白衬衣都对姜珠友好地打招呼。
不一会,夏福宝也来了。
夏福宝看见姜珠就飞快地朝着姜珠跑,“姜珠!姜珠!”
姜珠挥手,“夏福宝!”
夏福宝呼吸急促,“姜珠,你也来看盖猪圈?”
姜珠点头,回头看了一眼盖房的人群。
知青似乎也还在拉帮结派,老知青和以谭知青为首的三个知青和莲花大队的人融为一体,卖力地干活;而剩余三个知青在外围。
谭知青很有信服力,和莲花大队的村民聊得有来有往。
谭知青的长相和穿着并不出众,只是有一股精气神,让姜珠觉得她在闪闪发光,和夏福宝一样引人注目。
突然,姜珠看到了在人群中的夏大丫。以前的夏大丫灰扑扑和地里的泥巴差不多,可是现在却有了存在感,不过并不多就是了。
姜珠,“夏福宝,要是能养好猪,以后我们就能吃好多肉了!”
夏福宝有些期待,“真的吗?”
姜珠肯定道:“那是当然!好多肉!”
姜珠补充,“我爷爷说了,这次要是能养好猪,以后我们莲花大队说不定能开个养猪场!”
夏福宝疑惑,“姜珠你怎么知道的?我都不知道!”
姜珠反问:“你爷爷没告诉你嘛?”
姜珠都习惯了,只要是大事,夏福宝一概不知。
夏福宝有些难过,但也知道姜珠不会骗她,“我爷爷没说过!”
姜珠,“知道不知道有什么要紧的,有肉吃不就好了嘛!”
夏福宝开心起来,“你说得对,姜珠!”
说到肉,姜珠有些馋了,“对了,夏福宝,上次的鱼,你们家是怎么吃的?”
夏福宝吸溜了一下口水,“我们家煮了鱼汤,有红烧鱼,有咸菜炒鱼,还有一个我忘记叫什么了!”
姜珠羡慕不已,姜珠只吃过红烧肉,想想就知道红烧鱼也很好吃。
姜珠许愿,“红烧鱼我没吃过,下次,一定要试一试!”
夏福宝听见小伙伴想吃鱼,当即说道:“那我们去找鱼好了,河里一定有!”
姜珠拒绝了,上次只有姜珠和夏家人,没有外人,这次全村男女老少都在,要是被看见,姜珠本能觉得是件大祸事。
姜珠,“我们下次去吧!我想看盖房子!”
夏福宝,“好叭!”
夏福宝掏出两颗硬糖,一人拆了一颗放嘴里,手牵着手,围着造房子周围逛了一圈又一圈。
人多力量大,几天时间就盖好了。
姜珠看着平坦的地面,明亮的室内,觉得这猪命可真好,这房子真不错。
为了以后打算,猪圈盖得挺宽敞,隔成好几间。
房子有了,还差门和猪槽,猪槽石头做的太费事,大家一致决定用木料做。
全员行动,很快就弄好了。
万事俱备,只欠小猪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