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挤压。
毕竟官员的位置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扶苏这可是触及到了百官的核心利益。
这简直是在挖他们的根啊。
若不是扶苏抛出私自售卖盐铁这个重磅炸弹,估计今日的朝会更加不安稳。
他们还是太天真了,以为这是扶苏最狠的招式。
其实,筹建大秦学宫只是一个开始,后面扶苏会推广全民读书,兴科举!
保证每个百姓都有上升渠道,而不是被这些达官贵人们垄断所有知识。
扶苏要的是,百姓的孩子可以通过读书改变门楣,只要足够优秀,也可以不如朝堂。
而不是上下几代都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被这些达官贵人们吸血。
“这个大秦学宫关乎大秦国运,朕势必再行,诸位谁赞成,谁反对?”
扶苏再次扫了一圈下方的所有人,他知道许多官员心口不一,不知道怎么想着给自己使绊子呢。
但只要扶苏想推行的政策,谁来了都不好使。
谁都不能阻止他进行改革!
百官们互相对视一眼,已经熄了在朝堂上与扶苏硬碰硬的心思,当即齐齐呼喊。
“陛下圣明!”
“好,这才是朕的好爱卿们。”
扶苏开心的笑了,当即提起笔,铺开纸张,快速书写起来。
大秦皇帝令!
朕闻治国之道,首在育才;教化之兴,必先崇学。
昔者周公制礼,孔子设教,皆以明德新民,匡扶天下。今朕承先帝之志,统御四海,欲使天下英才尽归大秦,故特诏立大秦学宫,以弘文教,以育贤良。
一、学宫之制
大秦学宫设于咸阳,延聘天下通儒、名士为师,授以经史、律法、算术、兵略、农工诸科。凡大秦子民,无论贵贱,皆可应试入学,唯才是举,不问出身。
二、选士之法
每年春、秋二季,由各郡县举荐才学之士,经学宫考核,择优录取。其学业优异者,可入仕为官,或留宫授业,使才尽其用。
三、藏书之盛
广收天下典籍,藏于学宫,使诸生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凡献书者,朝廷必有重赏,以彰文教之盛。
四、优养之策
学宫诸生,皆由朝廷供给衣食,使其专心向学,无后顾之忧。其师者,亦享俸禄,尊为国士,以示崇学重道之意。
五、明谕天下
朕欲使天下皆知:大秦之盛,非独甲兵之利,更在文教之昌。望诸卿协力,共襄此举,使四海贤才,尽归我用,以开万世太平之基!
开乾元年春
写完这些,扶苏仔细阅览一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冯爱卿,将此诏令传檄天下,所有官员都需要配合!”
扶苏说着拿起刚拟写完毕的诏令,一旁的高义连忙恭敬的双手接过,走到冯去疾身边。
递到了冯去疾手中。
“喏,老臣定当监督好此事!”
冯去疾接过诏令,稍微扫了一眼,瞬间被诏令的内容所征服,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他没想到扶苏如此果断,这么搞可是要花费不少钱啊。
不知道扶苏赚的钱能不能顶得住,毕竟还有更多的民生项目需要钱财。
三亿金虽然不少,但是分摊到整个大秦,还是有些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