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个胡子花白的朝鲜使臣看向刚才问话的年轻人道:
“凤林大君,看来这次我们来对了,大明一定能救我们。”
被他称呼为凤林大君的年轻男人听到这话,也是一脸激动地点了点头。
所谓的凤林大君,原名叫做李淏(浩),是现任朝鲜国王李宗的次子,同时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是朝鲜的下一任国王。
本来他其实是没资格成为国王的,因为在他前面还有一个昭显世子,这个世子类似于大明的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国王继承人。
但根据历史记载,昭显世子在当年建奴打败朝鲜的时候就被作为人质扣留在沈阳,然后一番折腾下来就丢了性命。
再然后,这位凤林大君也就捡了个漏,成为了朝鲜的下一任国王。
不过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上原本的事情,但是伴随着朱慈烺的到来,这些事情都不可能发生了。
毕竟在朱慈烺的谋划中,朝鲜必将归于大明!
因为没有接到崇祯要接见朝鲜使团的命令,所以负责护送朝鲜使团的官兵按照规矩直接将朝鲜使团送往了鸿胪寺。
这是因为鸿胪寺是明朝专门掌管外交事务的部门。
与此同时,鸿胪寺的官员也早就接到了命令,所以对于朝鲜使团的到来毫不意外,当下便按照规格进行了接待和安置。
另一边,朱慈烺也得到了朝鲜使团进京的消息。
不过这种事情就不必劳烦崇祯了,因为以崇祯的臭脾气,到时候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为了确保后期的计划顺利进行,朱慈烺决定和内阁几位大臣一起接见朝鲜使团。
当天下午,经过一番精心梳洗的朝鲜使团终于踏入了皇宫。
一进宫门,他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汉白玉台阶层层递进,直通巍峨的宫殿,每一级台阶上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异兽,仿佛下一秒便要腾空而起。
飞檐斗拱间,精美的雕刻似乎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鎏金的屋顶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琉璃瓦在微风中折射出五彩斑斓的色泽。
与朝鲜那略显狭小、朴素的皇宫相比,这里的宏伟壮丽让他们如同置身梦境。
直到进入了乾清宫,这群人依旧没怎么反应过来。
朱慈烺坐在大殿之上,看着这群朝鲜使臣们震惊的表情,心中自然也是暗自得意。
他虽未去过后世的韩国,但通过网络视频,对所谓的韩国皇宫也有所了解。
在他看来,朝鲜皇宫与大明皇宫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与此同时,进入乾清宫后,朝鲜使团一眼便认出了坐在主位上的朱慈烺。
只见他身着赤色龙袍,金线绣就的龙纹若隐若现,腰间玉带泛着温润的光泽,周身散发着与生俱来的贵气与威严。
不用说,这位自然就是大明太子了!
一瞬间,众人纷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整齐而又恭敬的喊道:
“朝鲜使臣拜见大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紧接着,又是一连串规规矩矩的磕头,额头撞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不敢有丝毫马虎。
朱慈烺微微颔首,坦然受下这一拜。
在他心中,藩国的王室向来不被看重,更何况是曾经背叛大明、投靠建奴的朝鲜王室。
待使臣们行完礼,他语气平淡地说道:
“行了,诸位都起来吧。”
紧接着,一众朝鲜使臣这才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可还没等他们开口,站在御座前的内阁首辅薛国观便上前一步,眼神犀利如鹰,语气带着质问喝道:
“朝鲜使臣,你们不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不来大明朝贡了吗?甚至还认了建奴的大清作为宗主国。”
“既然如此,你们为何又要来朝拜大明?”
“岂不知天无二日,宗无二国,你们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朝鲜使臣们听闻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赶忙又跪倒在地。
其中一人声音带着哭腔,哭诉道:
“上国恕罪啊,这件事情非我朝鲜所愿,实在是建奴强逼我等,我等迫不得已,这才臣服建奴的。”
“实不相瞒,我等只是明面上臣服建奴,但实际上我们一直还在使用大明的国号,我等对大明的忠心,日月可见!求上国宽恕我等的罪过。”
说完,众人又纷纷磕头,额头撞击地面的声音在大殿中此起彼伏。
然而,薛国观并未被他们的言辞所打动,继续追问:
“你既然说你们是被迫的,那本阁倒要问问你,之前松锦之战时,你们为何要派兵和建奴一起攻打大明?”
“这件事情你以为能瞒得过吗?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大明胜了,要是大明失败了的话,你们是不是还要和建奴一起继续进攻大明?”
听到这番话,凤林大君李淏心中一紧,赶忙神色焦急地说道:
“上国明鉴,这件事情实非我朝鲜本意,而是建奴逼迫的。”
“朝鲜要是不派兵的话,建奴就会屠杀我朝鲜国民,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过好在大明神勇,最终战胜了建奴,实乃朝鲜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