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子说的办!”
“是!”
自有殿前武士上前,拖了宣缯就走。
“大王!你不能啊!”
“两国交兵,尚且不斩来使,何况我只是一个劝进的使者呢?”
“大王早晚是要做天子的,难道就不怕有伤您的令名吗?”
“外臣知错了!我再也不敢了,宋国也再不敢了啊!”
“求求您,饶了我这一回吧!”
……
事到如今,宣缯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宋国人都认为,劝进赵朔是个美差。此举虽然有挑拨蒙古内战之嫌,但是赵朔难道就不想当皇帝?
他手下那些人就不想赵朔称帝?
即便赵朔不同意,也会领宋国乃至于使者的情。
谁知道,赵朔对宋国参与蒙古内部斗争之事如此反感。对宋国,又是这等的不屑一顾!
早知如此,打死宣缯,也不敢来中都啊!
当然了,宣缯如何想,是无关紧要的。他既然敢来挑拨离间,就必须承担挑拨离间的后果!
宣缯被斩,今日的事情却没有结束。
合答黑把秃儿是只知沙场厮杀的直肠子,还是开口问道:“那大王以为,现在应不应该称帝呢?”
赵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诸臣看来,问道:“你们以为,我能有如今的权位,靠的是什么?”
“靠的将士的勇猛!”
“王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王上愿与汉人和蒙古人共天下!”
“王上圣明烛照,德被苍生!”
……
文臣武将纷纷发言。
赵朔微微点头,道:“你们说的都有些道理,但也都有些片面。说到底,本王能有如今的权位,靠的是你们的忠心,靠的是八旗官兵和草原战士的悍勇,靠的是麾下子民的拥戴,靠的是文臣的稳定地方!只要这些还在,我的权位就稳如泰山,你们以为是不是这个道理?”
“王上英明!”
“既然如此,本王认为现在维持和蒙古朝廷团结之事,非常重要。称帝之事,暂时不必再提!”
“遵旨!”
赵朔表面了明确的态度,群臣唯有俯首听命而已,此事就这么定了。
不过,些许的不甘心总是有的。
“哎!就差一步啊!草原战士的底细,我清楚地很。我们光汉军的八旗兵就有十四万了,大王即便真的称帝,蒙古朝廷也未必敢翻脸。史旗主,你说,如果今天不是宋国使者劝进,而你今天又明确表示支持王上称帝,是不是就成了呢?”
朝会后,抹赤别都温向史天倪开口问道。
他虽然性情桀骜,嘴巴甚臭,但对无论文武之能都能稳压他一头史天倪还是佩服的。
史天倪眉毛一挑,道:“如此说来,你在埋怨史某人了?”
“那倒不是。只是有些可惜而已。”抹赤别都温道。
“没什么可惜的,今天王上是不可能答应此事的。”
“为什么?”
史天倪解释道:“当中原皇帝这事,和草原大汗不同,讲究的是三辞三让,没有一劝进就答应的道理。王上怎么也得推辞三次,才能正式登基,”
抹赤别都温眼前一亮,道:“所以,这是王上的第一辞?以后,再推辞两次,王上就会允了?”
“差不多如此吧。而且,你不觉得,这样也不错吗?”史天倪笑了笑,道:“天下那么大,还有无数的土地可以征服。王上何必逞一时之快,冒和蒙古朝廷开战的险,让天下诸国看笑话呢?王上如此抉择,才是给了天下诸国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这话是真的。
蒙古强烈的内部矛盾,天下已经尽人皆知。
如今,赵朔直接将劝自己称帝的南宋使者宣缯腰斩,表明了维持内部团结的态度。
一时间,天下皆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