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牝鸡司晨的说法,其实是有些犯忌讳的。
在北宋时期,曾有数个太后垂帘听政。比如高滔滔,在哲宗幼年垂帘,启用司马光废止新法,执政近十年,虽无皇帝之名,已有皇帝之实。
但是,这不是南宋吗?
南宋,宋光宗因精神失常被废,吴太后于嘉王赵扩即位时垂帘听政,全程仅三日,新帝登基后立即撤帘
宁宗驾崩后,杨太后与权臣史弥远合谋,废皇子赵竑,改立理宗赵昀,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次年也主动撤帘。
这是老皇帝去世后的短暂过渡期所用,并不为常态。
谁知道,窝阔台昏迷多久?
难道,窝阔台一日不醒,或者一日不死,乃马真皇后就一日主持蒙古大政?
这是蒙古要完的节奏啊!
南宋朝廷这个五十步,还是可以狠狠讥笑蒙古这个一百步的。
“臣为陛下贺!为大宋贺!”
其余四位宰相也齐齐拜倒。
“众卿平身。”
赵昀既高兴又有些担忧,道:“蒙古内斗不休,对我大宋的确是喜事一桩。但是,朕听说,赵朔不断在河南之地编练兵马,大宋的压力依旧不小啊!”
梁成大却不以为然的道:“哪里,陛下过虑了。赵朔编练兵马,是为了对付蒙古朝廷而已,和我大宋何干?”
赵昀依旧有些担忧,道:“话虽如此,赵朔和蒙古朝廷,什么时候打起来,真不好说。事到如今,我大宋应该如何借机取利呢?”
乔行简道:“当然是趁着蒙古和赵朔内斗,无暇他顾之机,利用女真人组成巴鲁营,攻略安南。”
“攻略安南?那不是我们早就定下的计划吗?”赵昀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
毕竟,赵朔和南宋有五年的和平之约。
蒙古不内斗,南宋攻略安南。
蒙古都内斗到母鸡司晨了,南宋还攻略安南。
那蒙古不白内斗了吗?
乔行简想了一下,道:“还有一条计策。我大宋送给赵朔的三名美人,令赵朔非常满意。听说,为了这三名美人,赵朔连安南公主都不屑一顾了。否则,我们大宋接下来攻打安南,还得考虑赵朔的想法,不知会增加多少麻烦。”
“你的意思是,再多送一些美人,让那些美人劝赵朔造蒙古朝廷的反?“赵昀不悦地说道。
本来送了谢道清和贾美人,就令赵昀痛入骨髓了。
再献几个美人过去,赵昀怎么可能舍得?
乔行简看出了赵昀的心思,只得无奈道:“虽然蒙古内斗不止,但赵朔的势力太过强大。我大宋如果不用美人之计,恐怕很难对赵朔施加影响啊!”
“你们说呢?”赵昀向其他宰相看来。
“……”
梁成大和宣缯全靠拍史弥远的马屁登上了相位,就更没什么好办法了,尽皆闭口不言。
不过,史弥远却微微一笑,道:“老臣有一计,就是对陛下颜面有碍,不知陛下肯不肯答应。”
“什么妙计?魏国公尽管讲来!”
“赵朔和蒙古朝廷之间的矛盾,已经尽人皆知。蒙古朝廷内部,窝阔台一系和拖雷一系,又势同水火。我们要做的,是再加一把火。”
“如何加火?”
“都传赵朔是我大宋宗室出身,北方很多军民百姓称其为赵官家,赵朔麾下的士卒甚至多次喊出了万岁之声。不如,我们派一使者,向赵朔劝进,请他称帝如何?”
对于史弥远来说,对赵朔劝进,是百利无一害之事。他年近七十,近些年又身体多病,自知时日无多,是该为自己的身后名,以及后世子孙考虑了。
如果赵朔因此和蒙古朝廷打起来了,两败俱伤,无暇顾及南宋。史弥远临去世之前,就有对南宋的定策之功。
如果赵朔称帝后一统天下呢?
那史弥远就是南宋向赵朔劝进的首倡之人,照样是大功一件,堪称稳赚不赔之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