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78章 大宋自不量力,天下震动!
第(2/3)页

嗯?

郑清之听了赵昀这话,不由得心中一阵腻歪。

他们事先商量好的,拒绝赵朔借道的理由,可没这条啊!

不借道就不借道吧,联金抗蒙就联金抗蒙吧,为什么要强调赵朔是臣子,没资格和宋国结盟呢?这不是公开羞辱赵朔吗?这又是何必?

想来是这位陛下,被皇城司禀报的那句“北方赵官家”恶心坏了,又没有足够的城府,才如此口不择言。

他明着是说赵朔没资格和宋国达成和议,暗地里却是想说赵朔没资格和他相提并论。

这回可不好办了,如果之后发现“联金抗蒙”并不靠谱,再想改换立场,不知要增加多少麻烦。

当然了,尽管如此,郑清之总不能在外国使者面前反驳皇帝的话,更不可能推翻朝堂已经做出的“联金抗蒙”的决议。

他只得打圆场道:“不管怎么说,贵使为了两国和议,远来辛苦。如果不着急回去的话,可以在临安城内多住些时日,我们大宋也好尽尽地主之谊。”

“不必了!”

王檝此时简直都要被气笑了,道:“难道,你们真的就不怕我军强行借道吗?到了那时候,金国照样是灭定了!宋国,恐怕连五年的安稳都没有!”

“笑话!”赵昀此时已经彻底放飞自我,满不在乎地道:“你家王上,攻不破金国的潼关防线,难道就能攻破我大宋的汉中防线?总而言之一句话,赵朔的大军要从我宋国路过,可以,尽管攻我大宋的坚城!”

“好!就依陛下所言!”

“来人,送王先生回管驿!”

话不投机半句多,王檝回了管驿,取了马匹,带上从人,回陕西去了。

王檝刚走,大宋朝廷就开始行动。

大宋朝廷不但下令汉中诸城备战,并且下令四川制置使桂如渊调兵遣将支援汉中。

他们甚至在邸报之上,刊登了大宋朝廷“联金抗蒙”的决议,要求各地官员准备粮草、器械,准备支援金国,并且把蒙古称为“敌国”。以前也就罢了,若日后有私通敌国者,以谋反论处。

若不是赵朔工坊内生产的各种货物,牵扯着宋国无数权贵的利益,恐怕蒙古和宋国的商路都会被大宋朝廷掐断。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对于宋国百姓来说,真是腻歪透了。

其一,宋金仇恨百余年了,靖康之耻大家更是一日不敢或忘。对,之前是很多人不愿意北伐,但那不是因为打仗就要加税,影响大家的生活吗?

现在大宋都要“联金抗蒙”,各地准备粮草军械了,到时候都大战一起,朝廷能不加税?

出了钱粮,却不是为了打击世仇,而是给世仇输血,这也太憋屈了吧?

其二,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这是华夏最重要的传统观念之一。

赵朔是不是身怀太祖血脉暂且不谈,他有汉人血脉是一定的,天下公认,他自己都不讳言。

赵朔对汉人和蒙古人一视同仁,也证明了他的立场。

如今大片中原土地,还在女真人手里。难道赵朔和大宋不应该先双方联手,把女真人灭了,再分个上下高低吗?

大宋朝廷帮着女真人打自己人,算怎么回事儿?

大宋自己收复不了华夏故土,还阻止自己人收复华夏故土,又算怎么回事儿?

大宋百姓感觉摊上这样的朝廷,真是面上无光。

他们甚至觉得赵朔的“五年和平”的提法,非常有诚意。很简单的道理,谁不想一统天下,成为华夏至尊啊?难道你赵昀就不想?只是没那个能力罢了。

如果赵朔说灭金之后永远和大宋保持和平,才是毫无诚意,随时准备反悔的表现。

其三,赵朔在大宋民间声望甚好。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哪个华夏好男儿听了,不热血沸腾?

大宋都怂了近三百年了,都无法将华夏故土收入囊中。

赵朔却开疆拓土,连传说中的“吐火罗”都仅仅是他的封地之一。甚至部分天竺地区,都是他的领地。

不知多少大宋好男儿,提起赵朔来就感到扬眉吐气。

如果是两国相争正统也就罢了,现在为了金国和赵朔为敌,大家是真不乐意。

对于大宋的士大夫来讲,则主要分为三派。

第一派,跟朝堂的想法一样,唇亡齿寒。为了保住宋国,保住大家的荣华富贵,就该联金抗蒙。

第二派,则是和百姓的朴素想法差不多,先把金国灭了再说。以后赵朔和赵昀争江山,再打就是了,各安天命而已。

还有第三派,却是早已经对这朝廷失望了,爱怎么样就怎样吧。

临安城内,岳府,后宅花厅。

“亦斋兄,你以为朝廷的联金抗蒙之计如何?”

大宋武学博士冯去疾,向一个看年纪在四十岁左右,面容俊朗的男子开口问道。

第(2/3)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认亲被赶?真千金靠玄学轰动世界你让我娶傻千金,还回来跪求我?说好相敬如宾,侯爷生崽上瘾了重生千禧:从爸妈下岗开始致富轮回圣龙天斗神在异世界博物馆给人跑腿薄荷微光恋龙虎山之上兽世系统?可我在灾世种田啊寻道的旅途玄火神尊光极街三千世界:从奴仆成就武道帝君九世倾心为古早狗血网球同人文奋斗!娶了美女总裁后,我的人生开挂了惨死重生后我竟被封公主星际叛徒重生后,我棒打极品儿女强悍的美女兵团绝不原谅!江小姐离开后,渣总悔不当初我把全修真界懒哭了凤逆九霄,我以神骨镇诸天都市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