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越人回想起了关于骊山陵的记录:“按照书中的记载,秦始皇的陵墓修建完成以后,所有负责修建陵墓的刑徒、戍卒,全部被杀,一起殉葬了。”
“我记得骊山陵修建完成的时间,正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那年,不知道今年是哪一年。”
秦越人很焦虑。
按照秦律的规定,每名男性达到十七岁就要开始服兵役,期限是两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秦越人还要在骊山陵待上两年的时间。
如果距离秦朝统一六国还有三年时间,秦越人可以在骊山陵修建完成以前回家,避免殉葬的下场。
如果刚好卡在了两年的时间。
秦越人只有一个被杀的下场了。
“今年是哪一年”
秦越人是个戍卒,接触的圈层也是没有见识的戍卒,一路上询问了不少人,都是不知道今年是秦王政哪一年。
他环顾四周,看向一名正在夸夸其谈的戍卒,出于法医的职业习惯,敏锐的觉察到,这名叫做赵亥的戍卒,应该是识字的。
赵亥虽然也穿着一件泛黄的麻布单襦,袖口却有一点黑乎乎的痕迹,似乎墨迹。
他的手腕发白,手心没有老茧。
秦越人根据法医的经验,判断出赵亥过去是不事生产的。
说明赵亥过去是有军爵在身,后来触犯了秦律,被剥夺了军爵。
“诸位。”
马蹄灶旁边,赵亥是个喜欢炫耀的张扬性子:“你等可知,大秦今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秦越人不习惯秦代的跪坐,盘腿坐在靠近赵亥的位置,侧耳倾听赵亥所说的大事。
多半是与灭亡六国有关。
只是不知,秦国已经灭亡了多少个国家,按照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只要不是攻破了燕国、齐国,就还有缓和的余地。
“呵呵。”
赵亥看见周围几名戍卒,一起看了过来,颇有几分众人以他为中心的意味,白净脸容出现了一丝自得,喜滋滋的说出了那件大事。
“大将王贲从燕地南下,直捣临淄,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大秦一统六国了!”
——————————
注1:传舍作为官方设立的招待机构,相当于现代的招待所,最早可追溯至战国后期。
根据《睡虎地秦简》的记载,传舍有着关于交通管理的记录,传舍职能就是古代的招待所。
另外,关于传舍的具体运行情况,相关制度在尹湾汉简(如《元延二年日记》)和悬泉汉简中有详细记载。例如:
尹湾汉简记录了东海郡官员使用传舍的频率、地点及公务活动,如师饶在元延二年一年内住宿传舍达38天,涉及楚国和东海郡的多个传舍。
注2:《传食律》是研究秦代公务接待制度和社会等级结构的重要实证,主要记录了各级爵位和官员的饮食标准,也就是传舍接待时的具体餐标。
详细记录见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分别对应竹简编号180、181、182号。
注3:关于秦朝的服兵役,是全民兵役,男子满17岁需到乡级机构登记(称“傅籍”),登记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健康状况等,作为征发兵役和徭役的依据。
遇重大战事(如长平之战),可征发15岁以上所有男子,甚至妇女编入临时军队。
秦朝的生活很有意思。
出生以后,父母就要给你办户口,否则就是黑户。7岁的时候,父母开始给你交人头税(口赋),一直缴纳到十四岁,居住的村庄,一种用围墙围起来的闾里,进出村庄都需要跟门卫打招呼。
家里的房屋一般是‘一堂两内’,相当于现代的小户型房子,是一个单层平房,中间是客厅,两边是卧室。
到了十七岁开始服两年的兵役,如果立功获得爵位,国家根据爵位发房子、田地,以及隶臣妾,也就是奴隶,服兵役对于贫民来说是个重要的上升渠道。
关于秦代的生活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比如一些奇葩法律规定,非常的有趣。
总的来说,这本小说属于是文心雕龙吧。
作者细致的一点点雕刻出秦代画卷,展现一个详实的大秦,让诸君仿佛真的置身于秦代生活,一起做一回真正的秦人!体会波澜壮阔的大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