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这才蹑手蹑脚地,如同做贼一般地钻进了他和苏梅的卧室。
过了一个来小时之后,陈松意犹未尽地从卧室里走出来,轻松地伸了个懒腰,点上一根事后烟,然后就继续写书去了。
而苏梅则是慵懒地在床上沉沉睡去,睡得前所未有的香甜……
……
接下来的日子里,生活似乎恢复了平静。
纽扣厂和服装厂每天都在赶工,有更多的外地商人来到流河县,请求陈松的工厂给他们供货,订单如同雪花一般飞来,排得很满。
陈松一开始还会每天去工厂里转一圈,后来就逐渐放心了。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胡建强或苏建国自然会来找他。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陈松就不去工厂了,躲在家里潜心写作,仿佛进入了闭关模式一般。
每天晚上,他都会溜进卧室,直到把苏梅折腾到求饶,然后再把她哄睡着之后,才回到客厅,点着台灯,继续埋头奋战。
眨眼之间,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匆匆而过,陈松写的这本《红糕粮》终于完本了。
刘胜利自从有了手下之后,也算是能忙过来了,一边给纽扣厂和服装厂供应原材料,一边倒腾电子表。
倪大江在各个地市之间到处跑,给他们供货和收款,但依然是忙不过来。
后来他在征得陈松的同意之后,又把他表弟也喊来干活了。
陈松跟他表弟见了一面,发现他表弟这人有点木讷,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轴,但能识文断字,也会算数。
于是陈松也便同意下来,工资每个月50块钱,让他帮着倪大江一起收款、运货。
之前通过顾怀德的推荐,陈松的市场扩展到整个古安市,还有另外5个城市,可以入驻他们官方的百货大楼和供销社。
最近这段时间,都是一些个体老板来找陈松订货,他们就像王涣章一样,也是来自各个地市的,甚至还有人来自邻省的。
现在,整个东阳省有百分之七十的地市,都有了陈松的纽扣和服装产品。
当然,除了王涣章之外,这些私人老板购入的产品,大部分是不能入驻官方的百货大楼和供销社的,只能以摆地摊的方式售卖。
现在,受到纽扣厂和服装厂的产能制约,虽然每天都在满负荷的运转,但依然是供不应求。
陈松大体估算了一下,他名下的所有产业,每个月平均下来,大约能给他赚到6万块钱左右的净收入。
由于苏建国、胡建强和孟庆萍这三个人都是吃股份红利的,所以收入也是跟着水涨船高,赚了个盆满钵满。
苏建国比较孝顺而听话,每个月都会把工资拿回家,交给苏大贵和韩秀珍,让他们老两口改善生活,花不完的钱就给他攒着娶媳妇。
在这半个月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小事。
先是田翠云来访了!
因为煤矿厂门口那个小吃摊的住宿环境太差,田翠云的身体又比较弱,所以她是每天晚上回村里住的,第二天早上再赶去小吃摊上工。
每天来回跑太远了,陈松就抽空花了点钱,给她买了一辆二手的自行车,方便她每天上下班。
自从苏建国被调到服装厂这边担任厂长之后,小吃摊每天交账的任务就落到了田翠云的头上。
可是前段时间,她晚上收摊回家,去找苏梅交账的时候,发现苏梅竟然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