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晚宋军就对燕京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宋军猛烈攻城,他们以投降赵宋王朝的辽人充当先锋。
这些辽人为了活命,拼命往城墙上射箭。他们箭发如雨,射入城壁上,如同刺猬毛一样。
宋军又用巨弩车、床弩、虎蹲炮、投石机、神臂弓等轰击城壁。
大如磨盘的砲弹不时落在城上,不少楼橹被摧毁。
那世弩车和床弩所用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号称“一枪三剑箭”。这种箭实际上是一支带翎的枪(矛),破坏力很强。床弩又可射出“踏橛箭”,使之成排地钉在夯土城墙上,攻城者可借以攀缘登城。
虎蹲炮威力虽然不大,但发射的全都是散弹,对甲胄不全的辽人很有杀伤力。
最可怕的还是炸药包。
那黑乎乎、沉甸甸的包裹里,藏着足以撼动城墙、撕裂防御的恐怖力量。每当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响起,伴随着滚滚浓烟与四溅的碎石,城墙的某一处便会出现裂痕,乃至深坑,如果不是燕京城够坚固,早就被轰塌了。
没有人怀疑,说不准某个时刻,就会有一段城墙轰然倒塌,然后如潮水一般的宋军就会杀进来,血洗燕京城。
这吓得辽军一刻也不敢松懈,他们拼了命地抵御宋军的攻击。
而宋军将士,也趁着这样的攻势,呐喊着,蜂拥杀上城楼,试图在这生死缝隙间撕开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就在燕京的城墙到达极限,辽军快要绝望之际,天亮了!!!
守卫燕京城中的辽军喜极而泣。
相反,之前占尽优势的宋军,则失望不已。
黑夜的黑暗环境为攻方提供了天然的掩护,攻方可以利用夜色隐藏行动,悄悄接近敌方阵地,降低被发现的概率,达成突袭的效果。
黑夜还会给守方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增加其心理压力,影响其判断和反应能力。同时,攻方在暗处更具心理优势,更敢于大胆行动。
另外,黑夜通常是守方警惕性相对较低的时候,攻方选择在此时发动进攻,能够打乱守方的日常防御节奏,使守方在慌乱中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而白天光线充足,守方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攻方的行动,及时发现攻方的进攻方向、兵力部署等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御布置,有效组织火力进行反击。
还有,大多数武器装备在白天的使用效果更好,守方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观察设备、火力装备等,发挥其最大效能。
白天也便于守方各作战单位之间进行沟通、协同和配合,能够更准确地执行防御任务,相互支援和策应,形成较为紧密的防御体系。
总之,因为天亮了,燕京城的危机暂时解除了。
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宋军的攻势太凶猛了,只要再进入黑夜,燕京城十有八九就会被攻破。
这几乎已经成了燕京城中之人的共识。
不只燕京城中之人,宋军也换了一批人继续攻城。
只不过,宋军在白天时攻城,并没有晚上那么凶猛,他们只是防止辽军破坏壕桥,修复被宋军攻坏的城墙,明显是准备将之前的战果保留到今天晚上,然后继续攻打燕京城。
对此,耶律延禧召开紧急会议。
会上,已经被耶律延禧升为北院枢密使的萧奉先语气严肃地说:“绝不可教宋军再攻城了,不然我燕京城必破,恁地时,陛下危矣,我大辽危矣,城中上下或皆被宋军所洗,今已到我大辽生死存亡之际。”
这回,没有人反对萧奉先所说的,他们也都看出来了,现在辽国真的很危险,稍有不慎,不说亡国,但他们这一城人多半要成为砧板上的鱼肉。
耶律延禧很恐惧地问:“如何才能保全我大辽?”
见别人都不说话,萧奉先说:“唯有议和。”
这其实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条路,问题是,宋军都已经快打破燕京城了,只要城破,想要什么,宋军都可以自取,何必脱裤子放屁,在这种情况下,再跟辽国议和,多此一举?
耶律延禧问:“宋主若不愿和,为之奈何?”
萧奉先说:“臣见过宋主,非暴虐之人,只要我大辽表示出诚意,多送金银绢帛、美人,再讲明,与西夏结盟,出兵威胁南朝,乃陛下受人蛊惑,非圣意,或可保全我大辽宗庙社稷。”
萧奉先此言一出,萧常哥、耶律和鲁斡等主战派的脸色立即就变得很不好看。他们觉得,萧奉先这是在含沙射影他们。
耶律延禧也看向萧常哥、耶律和鲁斡等主战派,仿佛在说:“要不是你们误朕,我大辽何至于如此?”
萧常哥、耶律和鲁斡等主战派实在是无言以对。他们是真没想到,宋军这么厉害,又或许据城而守这套战法,并不适合他们胡人,他们应该用老祖宗留下的野战之法与宋军交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