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她的帝国,必须是华夏人当家做主。
不过,蓝绫并不着急。
后世灵魂穿越而来的她,精通文史,太熟悉大明的历史了。
朱元璋驱逐鞑虏,建立大明王朝,干了很多事,也杀了很多人,看着牛逼哄哄,却埋下了很多的雷,也有很多事情解决不了。
而最最让朱元璋头疼的,莫过于江南士绅。
李世民对五姓七望无可奈何。
朱元璋亦对江南士绅咬牙切齿,却难以发动九族消消乐大招。
盖因江南士绅代表着整个文人士大夫群体。
皇帝治理天下,则少不得读书人辅佐。
得罪江南士绅,就等于得罪天下读书人。
为了安抚读书人,朱元璋赐予了考取功名的文人士子免税免徭役的权利。
殊不知,此举会让土地兼并这一千年顽疾变得更加严重。
封建社会,乃是以农耕为主的小农经济。
土地,决定着社会经济,王朝的根本。
封建王朝之所以有三百年这个周期,也是因为土地。
就以大明为例,朱元璋当了皇帝,头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分封赏赐功臣。
自家子孙,自不必说,肯定是最大的一块蛋糕。
与老朱家有关系的亲戚,还有追随他打天下的功臣,每个人都得分一块地盘,以此来保障子孙后代的富贵荣华。
他们不需要努力,也不需要奋斗,也不需要耕种,只要把土地租给佃农,就可以躺着收钱,
但老话说得好啊,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这件东西得到了,就想要更好的。
没有哪个权贵会嫌自己名下的土地太多?
此外,上层男性三妻四妾是常态,妻妾多了,子孙也会跟着变多。
为了给每个子孙一份家业,未来不至于饿死了,他们也会想办法掠夺更多的土地。
稍微善良一点的,会用市场价来购买。
那些缺德丧良心的,则会采用各种下作手段,威逼利诱,用最小的代价抢走农民的土地,再反过来让无地的农民变成自己的佃农。
就这样,一代代土地兼并下来,贵族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多,拥有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少。
无地的农民要是不想饿死,只能老老实实给贵族打工。
然而,能租上贵族老爷土地的农民还算幸运。
更倒霉的是那些没有土地,又租不上地的,最后只能沦为乞丐,饿死在某座无人问津的破庙里。
王朝历史越往后发展,吃不上饭的老百姓只会越来越多。
加之,古代天灾不断,洪水、干旱、蝗虫等。
灾荒年,哀鸿遍野,饿殍遍地,惨不忍睹。
当所有的生存资本都被无情掠夺,底层农民就会团结起来,为自己杀出一条活路。
反正都是死,不如豁出性命搏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