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喝了口提神茶,他虽然对李泽有仇,可不代表对其他学子有仇。
但是这群秀才的回答,他都不想说。
实在是太幼稚了,政治水平极其低下,尤其是管理一方县城的题目,有的甚至还说,让老百姓可劲交税就行了。
这不是低水平是什么。
你让人家交税,人家就交啊。
人家凭什么听你的,你是代表朝廷。可你也不代表朝廷。
林君接着往下翻,他发现自己的侄子这篇治理一县税收写得不错。
合理地避开了与百姓的矛盾。
把矛盾指向富人商人,成功地避开百姓抽取朝廷的心情。
这一篇写得很有水平。
在看他后面两题,也写的很有水平。
他回答的正母与庶母,写的是以正母为尊,以庶母为亲,提现了两个母亲的不易。
写的好。
再看他分析压轴题,他并没有指出杨阁老被司马丞相排挤这种敏感话题,但也在字行间支持了杨阁老。
虽然写的有些稚嫩,但比其他人写跑题那种,好太多了。
就靠这一题,林君有理由把侄子提到第一名。
乡试解元。
他对侄子的感情并不深,他也不怕这种亲朋关系。
因为到最后,乡试前十名是要公开于众的。
哪怕你说我故意偏向侄子。
但是你看看他的文章,还能说偏向吗。
朝廷既然敢把我放在这个位置。
就是笃定我不会搞这种低级的把戏,我想提拔侄子,完全可以将他带入京城好好培养,何必在众目睽睽下让他中举呢。
林君赞不绝口:“真好啊,一看就是下过苦功夫的。”
既然如此,就把林北提为解元好了。
我林君经得住批评和朝廷的查验。
他看到林北支持杨阁老。就笃定,这个侄子将来一定是和刚直不阿的人才。
断然不会向别人那样。
杨阁老。
说实话吧,那是他的恩人,他当年为啥能够中二甲进士呢。
还不是因为杨阁老当年是主考官。
他能够力排众议,钦点自己为进士,就是因为看中了自己的文采。
这份恩情,林君永远不会忘。
士为知己者死,林君其实已经做好了玉碎的准备。
只要杨阁老向司马家族反抗,那他林君,别看只是个礼部侍郎,可也能帮上大忙。
因为朝廷不讲究打打杀杀。
讲究的事合理,符合礼法,他熟悉礼法,完全可以在礼法上,咬下司马家族一大口肉。
可没想到,他的恩师杨阁老竟然主动放弃了。
这也是他不能理解的。
为啥要放弃的,杨阁老在朝中可是有不少亲信,甚至军队中都非常服从杨阁老。
他作为第二总理大臣,既安抚士兵,又安抚官员,最后体谅百姓。
从那种角度来看,杨阁老未必会输。
他中进士的时候,这个司马嵩还只是个踢球的杂碎,偶然得到先帝的垂怜,才当上个九品官。
他有什么资格攻击杨阁老。
林君气不到一处来,实在想不明白,杨阁老为啥会放弃呢。
鱼死网破不好吗。
对方欺人太甚,还能容忍他?
林君读完侄子的,索性不再读了:“行了,本次乡试的解元已定。”
“剩下的,你们慢慢看吧。”
“本官有些乏味,先回去休息了。”
众副考官连忙起身:“恭送侍郎。”
正在一起,一名副考官手中的试卷不小心滑落了一张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