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逢跟他进院子。
大门没锁。
前院也不算宽敞。
此刻停了几辆自行车,还有两辆摩托,就已经略显拥挤。
“三师兄从省城过来了。”耗子哥瞅了两眼摩托,向张逢介绍道:
“三师兄是省城的人,但每隔几天都会过来学拳。
他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我十岁被我爸领进拜门的时候,他就在这。
曾经还见证了我的拜师礼。”
他说着,又掂了掂手里的肉和酒,“菜买少了。”
“那我再回去买点?”张逢看向门口。
买菜的地方就在半里外,不远。
张逢兜里也有点钱。
既然想学武艺,想了解事情。
一顿饭的诚意还是要拿出来的。
“没事。”耗子哥却很爽朗,“等吃饭的时候,咱们可以站在旁边,看师父和三师兄吃就好了。”
“……”张逢有些默言。
这是人能说出的话?
明明跑两步再买点就好了,就非得干看着?
“浩浩来了?”
张逢和耗子哥交谈的同时。
一位鬓角发白的老人从楼内出来。
“师父!”耗子哥高兴的迎过去。
“小浩,稳重点。”一位略显严肃的中年紧随老人身后。
“三师兄!”耗子哥一下子正经起来,不嬉皮笑脸了。
“这位是?”三师兄却将目光看向张逢,不知道师弟领个外人要做什么。
但仔细瞧瞧,三师兄却觉得这小孩有点不对劲。
至于哪里不对劲,他又很难具体说上来。
“哦?”师父的目光倒是毒辣一些,看到张逢虽然小,但站立笔直,且眉宇间还有一股英武气。
这明显是从小经过刻苦锻炼而生的气质。
常人或许看不出来。
但师父对这个‘英武气质’很熟。
因为早年间,武学各路多有争斗,有太多这样的小孩被从小培养,用来立自家武门之威。
说好听点,那叫自小传承,受之衣钵,是最亲近的关门大弟子。
说不好听的,那就是培养顶尖刽子手,震杀四方。
“这位小娃娃是哪位故人之后?”师父笑着走近张逢,以为张逢出自哪个还延续老传统的武学世家。
然后无意间碰到了自己的弟子,于是就过来串串门。
张逢听到老人询问自己,也水灵灵的实诚道:“和顺路,大兴街南,五金市场,家父张有发。”
这是2号爸爸的名字。
况且等会还要给‘爸爸’打电话,说明情况。
电话又是店里座机,一打就知道,就没什么好隐瞒的。
“张由法?”师父却皱眉,又细细品道:“由法,由法?万物有法?好名字!
不愧是如今社会里还遵循老一辈传统的大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