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此事就依王组长所言。往后食盐,各家族自行购买,想买多少买多少。”
然而这几日,大唐贞观食盐铺子的食盐源源不断运到。
五姓七望的人也不是时刻都能阻拦到,来买食盐的百姓,
因为有金吾卫在,他们在也不干太明目张胆的赶人,来铺子前排队的越来越多,
有个叫李二的百姓,对身旁的张三大叔说:
“大叔,你看这盐又好又便宜,咱们几个人一起,用独轮车运些盐到周边村子去卖,咋样?”
张三大叔眼睛一亮:
“行啊,这主意不错,能赚点钱补贴家用。”
于是,一些机灵的百姓就几人一组,推着独轮车装盐,悄悄前往长安周边的县城村落二次贩卖。
他们每斗盐就多卖一两文钱,价格实惠,盐又好,所以特别抢手。
这些百姓卖完盐,一刻都不耽搁,立刻赶回长安排队买盐。
认识他们的人也慢慢的知道了情况:
“这买卖划算,多跑几趟,能多赚点。”
消息越传越广,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事,都赶来排队买盐。
一时间,整个长安西市热闹得不行,大唐贞观食盐铺子前人声嘈杂。
五姓七望之前还觉得能稳稳掌控局面,把这些食盐都收入囊中。
可现在,这么多百姓都来买盐,局势渐渐不受他们控制了 。
另一边,五姓七望家中食盐堆积如山。
各族族长再次齐聚博陵崔氏崔弘礼的书房,气氛压抑。
清河崔氏的崔明远先开了口:
“诸位,如今咱们各家买到的食盐,加起来已有100万石之多。
可大唐贞观食盐铺子的食盐就像无底洞,上林苑还在不停地往长安运盐。
这食盐,还要不要继续收购?”
郑善果猛地一拍桌子,咬牙切齿:
“收!为什么不收?继续收!我倒要瞧瞧,到底是他制盐快,还是咱们收购快。
100万石食盐,不过区区20万贯铜钱罢了。” 他顿了顿,又说:
“只是咱们还是小瞧了李世民这小子。
如今上林院防守严密,工人都住在工坊里,进上林院大门要登记,进外院得有身份才行。
那些工坊还有侍卫时刻把守,外人根本进不去。
我买通了几个上林院的工人,结果他们压根不知道制盐的事儿。
事后,这些工人全被赶出上林院,永不录用。
去买通工人的人也被抓了,还好是死士,不然麻烦就大了。”
太原王氏组长王方庆恼怒地接过话:
“我这边情况也不妙,制盐之地没找到,制盐的人也毫无头绪。派了好几批人进去,一点消息都没有。
很明显李世民早有防备。我提议,咱们得早点另想办法。”
众人听了,都沉默不语。
崔弘礼敲了敲桌子,等大家都看向他,才说:
“食盐继续收购,上林院的制盐产量肯定有限。
王族长、郑族长,你们俩先一起找找制盐原材料的来源,
而后再加大对上林苑的探查力度,即便不能得知制盐之法,也要弄清楚他究竟有多少盐可供应。
至于各家现在收的食盐,我觉得可以动用家族力量,把盐运到长安以外的地方。
这么好的细盐,咱们好好运作,肯定能赚更多钱,又不是没用。”
崔弘礼扫视一圈在场众人,接着说:
“这次李世民明显有备而来,制盐的方法,咱们慢慢想办法,先静观其变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