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对协约国军事集团的拉拢条件十分不屑,满满的看不上,自然也没有动力早早的加入到这场战争中。
今后会不会参加?
答案是肯定的。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计划在1917年年中的某个时刻,正式加入协约国军事集团,参与对同盟国军事集团的全面战争。
现在这个阶段
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军事集团正准备发动大规模的索姆河战役,这将是整个一战史上西线最为惨烈,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
1916年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决战之年,除了空前惨烈的索姆河战役,还有堪称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这都极大的消耗了双方的军事力量。
一场战役伤亡动辄大几十万,这还是明面上的数字,实际上的伤亡数字要乘以二或者三,比暴露出来的要大的多。
这已经成为战争中双方的惯例,都会少报自己的伤亡,多报敌国的伤亡。
大楚帝国一点都不想碰,更不想让帝国臣民白白的去送死,所以敬谢不敏。
等到吃了几次大亏后,看看协约国军事团能不能拿出什么新条件?
反正计划了参战,能多榨出一些好处,那也是赚了,不是吗?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欧洲弄一块地板,哪怕小点儿也行,总算是名正言顺的将大楚帝国领土发展到世界五大洲六大洋,成就日不落帝国的美名。
缺了欧洲领土,总是名不正言不顺。
只要能在欧洲掺一脚,在1916年底或者1917年初,提前参战也未尝不可,关键就要看协约国军事集团给出的筹码了。
东欧也好,巴尔干也好,在爱琴海周边找个地方也行,反正大楚帝国不挑。
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军事集团,非常清楚大楚帝国的要价,但内心极为抗拒,且内部各国意见也不统一。
英国反对的最坚决,法国倒是模棱两可,沙俄,意大利,荷兰,比利时都坚决反对,所以阻力极大。
在这些欧洲国家看来
大楚帝国是真正的史前巨龙,若是伸一个爪子到地中海来,甚至在欧洲建立前沿据点,那绝不是美妙的体验。
再困难也要咬着牙拒绝大楚帝国的非分要求,这根本不可能。
这些欧洲国家的忌惮也有原因,主要是大楚帝国这两年的名声太差了,被视为世界动荡的主要不稳定因素。
打着皇子远征的旗号,在中东,南美,东非各地到处占领地盘,覆灭了十多个国家,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二十来个新国家,全都是大楚帝国的附庸王国。
这让欧洲国家感到大楚帝国极具侵略性,十分的不安。
别说那都是孩子们闹着玩儿的,这种骗小孩儿的把戏,欧洲各国一眼就能看得穿,对大楚帝国极为忌惮。
若是没有大楚帝国在背后给予强大支持,怎么可能这么顺利?
此前维持十几年的修心养性,埋头于国内发展的大楚帝国形象,如今一朝崩塌,再难获得欧洲各国的信任了。
在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看来,这都不是个事儿。
趁着世界大乱的档口,先把实际好处捞到手再说,孩子们都有建国的要求,那总要在外面弄块地盘吧。
老压着也不好,千万别整抑郁了。
至于国际名声这玩意儿,此前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表现的非常重视,这两年就彻底暴露了。
他是标准的实利主义者,对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不感冒。
只是扮演负责任大国的人设,内心暗暗瞅着隔壁邻居家的好地方。
只要有机会,那就划拉过来,半点都不带犹豫的。
按照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自己的话说:
“孩子们被压制了这么多年,我这个做父皇的心里也不好受,总不能压制一辈子吧。
孩子大了,也不服管了,再管下去就要成仇人了。
既然事已至此
帝国方面就要真正起到监督调解的作用。以后各王国就要恪守本分,亲睦友邦,强化交流,互联互通,共同壮大本国经济和维护区域安定局面,方是正道。
世界各国对帝国方面有所误解,帝国宣传部和文化部要做好解释工作,这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帝国方面有信心,有能力,有手段会扭转世人的不公看法,重新塑造大楚帝国公正且温和负责任的正面形象,成为稳定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这不但是帝国的神圣使命,而且是必须肩负的重大责任,有赖于各藩属国共同维护,共同成长,才能够……”
反正话说的好听,让广大的帝国臣民都感到诚服且衷心拥护,但在其他各国耳中,那就五味杂陈了。
简单一句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