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是皇上调胡高望进京任职,是不想这位老宗师在江苏指手画脚。
“据我所知,赵大人在扬州府学办借读的事已被和中堂禀于皇上知晓,皇上为此召见了本部堂官,询问此事意见。”
说话间,明禄挪了挪屁股。
招待所的公车内部空间有限,他个子高坐着时间长了不太舒服。
赵安好奇道:“部里怎么说?”
明禄没直接答,而是笑着反问一句:“如果赵大人是本部堂官,那赵大人如何就这事回对皇上?”
“皇上能为这事专门召见堂官,自是皇上有意推行借读,我们做臣子的理当支持。”
赵安的立场非常鲜明,老太爷说啥都是对的,做啥都是好的,做臣子只有执行再执行这一途。
嗯,谁是老太爷,他就支持谁。
“赵大人猜的不错,皇上是想将借读一事于各省推广,不过朝中也有不少大人反对,所以皇上打算让你们江苏先做”
按明禄说法,江苏这是要成为教育产业化的试点,而这个试点工作就由借读一事的始作俑者赵安来推进。
因为扬州府学办的确实不错。
不然,老太爷不可能再一次突破规矩赏赵安个督学委员差事的。
也就是说,赵安接下来的工作不是别的,就是把教育的油水榨出来,越多越好。
“只要赵大人把这件事办好,或许哪一天在下在部里见到大人都不稀奇。”
明禄这话显然是场面客气话,赵安在江苏干的再好也不可能提拔到部里任职的,最多升个一两级。
“那就承明兄吉言了!”
赵安脑子在转,正想问问明禄朝中都有哪些官员反对借读一事,前方传来车夫“吁”的一声,却是到驿站了。
当下与明禄下车,有驿兵见赵禄身穿七品官服忙来询问何事,待知是来拜会京里来的全大人,忙引赵安二人过去。
全大人是从四品官,住的肯定是驿站上等房舍,外面还有几名随从守着。
通禀身份后,赵安一个人入内见的全大人,发现这位全大人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相貌看着十分忠厚那种,典型的国字脸,非常有气质,看着像是能做大官的。
手上还戴了个绿宝石戒指。
“下官赵有禄参见全大人!”
毕恭毕敬给全德行礼后,坐在那手中拿着本书在看的全德缓缓打量了眼低头跪在地上的赵安,“是索迪陪你来的,还是明禄陪你来的?”
声音听着竟有点娘化。
就是不像其相貌表现出的那般粗壮,而是有点像兔儿哥的声音。
给人的反差极大。
赵安如实说道:“回大人话,是明禄。”
“那明禄应该都跟你说了,且起来吧。”
全大人放下手中书,直接了当道:“中堂的意思是要你在江苏把借读的事马上做起来,所收费用一律入内务府你们江苏新的学政明年五月才会派任,有这几个月应该够你做了。”
赵安犹豫了下:“禀大人,抚台大人也曾找过下官。”
“福崧?”
全德这个从四品的内务府包衣佐领对江苏巡抚竟一点客气也没有,“他找你做什么?”
赵安赶紧将福崧的要求说了。
全德听后微哼一声:“官学的事归学政衙门管,你是江苏的督学,无须理会他抚台衙门。”
话是这么说,赵安心里没底啊,有点忐忑道:“福大人毕竟是本省巡抚,且署理两江总督一职,下官要是不遵他的吩咐,万一福大人,”
话还没说完,那位全佐领就打断了他,直视赵安眼睛沉声道:“赵有禄,本官问你,在你心中谁是咱大清朝的天?”
赵安想都没想脱口便道:“当然是皇上他老人家!”
“那这天之下呢?”
“是和中堂!”
“你一捐监出身的小小学官能有今天,靠的是谁心中可有数?”
“是和中堂!”
赵安依旧不加思索的回答倒把全佐领给愣了一下,继而淡淡道:“你既然知道,还担心什么?且放心去做,福崧背后纵是有阿桂撑腰,但他真要坏了中堂好事,阿桂也救不得他!”
“是,大人!”
赵安不得不应下,因为他明白自己没的选,当下欠身:“大人若无其它吩咐,下官就先告退。”
未想全大人却问道:“两淮盐政阿大人的公子是不是在你扬州参加童试?”
赵安点了点头,说那位阿大人的公子是扬州府试、县试的案首,有望成为院试案首,如此就将是咱大清的第一位满洲小三元。
原以为眼前这位代表和珅的内务府包衣佐领是让他确保阿公子当上小三元,让老太爷高兴高兴,未想这位全大人却转了转手上的绿宝石戒指,以不容拒绝的口吻吩咐道:“院试时你把这位阿公子给我刷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