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天还没亮的时候,海滨市里头就开始人来人往。
因为时隔多年重新恢复高考,今年高考办的仓促,加上要考试的学生多且情况复杂,导致很多工作准备不全,这就让考生们受罪了。
比如说现在参加考试的流程跟以前和以后都不一样,大多数考生不是从高中教室进考场,是从机关单位、工厂矿场乃至农村生产队进考场。
于是没有提前发放准考证,一是缺乏有组织的发放条件,二是考虑到考生们会弄丢。
所以今年本省的安排是首先考生报名,报名成功以后政府安排考点,将考点通知给考生。
这样考生们当天赶到考点得再次报名,这时候考点老师要核对考生身份信息,核对通过才会下发准考证,让学生持证入场参加考试。
为此很多考生提前到考点等待,而今天虽然没下雪却是个大风天。
北风像把冰做的推子,把城区的草木都推成了光头。
钱进送信之后便赶往泰安路学习室,一路上经过学校,看到好些人在寒风里跺脚取暖。
各处考点熙熙攘攘。
海滨第二中学考点前,来自多元公社的下乡青年苏明远把军大衣领子竖起来,嘴里呼出的白气刚出口就被风撕碎了。
他不怕冷,怕的是这场能改变自己命运的高考出意外。
于是他反复打开帆布书包看里面那张油印的考点通知。
考点通知一直在。
他的同学也是同地插队的好友陈光招呼他:“明远别在这里受冷,走,去拐角避避风。”
公路拐角的墙上用红漆刷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这是刚刷的标语,颜色新鲜且亮堂。
此时已经有几个穿着藏蓝中山装和棉袄的考生在避风了,他们正在传阅一本手抄版的《作文写作丛书》。
书本书页卷边泛黄,显然是倒了几手的旧物。
苏明远对作文毫无惧意,他不需要临时突击,只需要确保一切无意外。
于是他再次摸了摸帆布书包里的考点通知,油墨味透过粗纸渗出来,已经渗到了他手上。
有人注意到了他的淡然,问道:“同志,你什么时候过来的?怎么头上还有雪?今天没下雪呀。”
“那是霜。”有姑娘说道。
苏明远说:“我们是下乡知青,今天早上四点钟起床坐了公社拖拉机来的。”
“那时候正冷啊。”有人咋舌。
陈光拿出自己的考点通知看着说:“不怕冷,只要能拿到这个通天梯就行了。”
“我一定会考上大学,明远,你也一定能考上大学!”
“特别是你,你帮公社领导写的每一份发言稿、给各种学习活动写的心得反馈都保守赞扬,你那笔杆子绝对天下第一,我看准能考上北大中文系!”
语气不容置疑。
因为他们要改命,必须得通过这条路。
“可把考点通知收拾好了。”一个戴棉军帽的青年提醒他,“今天风大,被吹走了通知可就找不回来了。”
陈光很乐观:“不要紧,只要知道是哪里考试就行了,待会领了准考证,把准考证保存好才最重要。”
“劳驾让让!”穿蓝布棉袄的姑娘从自行车上跳下来,车筐里塞着用麻绳捆住的语文课本。
苏明远侧身时瞥见她的语文课本上缠着的绳子快断了,他想提醒一句,可姑娘已经冲着校门口去了。
前面学校门口已经聚起人群,灰扑扑的棉袄和藏蓝中山装混成一片,像退潮后搁浅的贝类。
“我的考点通知!”有尖叫声刺破晨雾。
穿蓝布棉袄的姑娘刚拐过弯,有大风呼呼吹过把她的书给吹的乱翻,一张纸被吹飞出来。
姑娘扔下自行车追着被风卷走的纸片狂奔,绒帽护耳在脑后扑棱得像受伤的鸽子。
人群涌动起来,七八双手同时伸向空中。
苏明远看见那张薄纸在晨光里翻飞,掠过‘海滨自来水厂’的牌子,最后卡在法国梧桐的枯枝间。
他急忙飞奔过去,拿出下乡时候练出来的攀爬本领上了树,一把拽住了考点通知。
姑娘见此向他鞠躬道谢,眼含热泪:“谢谢你,同志,要是丢了这个,待会领准考证准会有麻烦。”
苏明远跳下树木要递给她。
目光不经意间从考点通知上掠过,他的心猛然提了起来:“哎,你准考证怎么这样?”
姑娘疑惑的说:“我还没有领准考证呀。”
苏明远脸上明显有慌乱之色,他对陈光喊:“大光你过来,她的准考、她的考点通知跟咱俩不一样。”
姑娘纳闷:“海滨二中嘛,怎么还不一样?我这是居委会给送家里的考点通知,不应该有问题吧?”
陈光也纳闷,他跑过来看了一眼,亮出自己的考点通知:
“哎?你上面是海滨市第二中学?我们是海滨市第二人民中学,确实不大一样。”
赶来一起帮忙撵姑娘考点通知的人群里有热心人走来:“你们是哪里的考点?海滨市第二人民中学?那你们怎么来二中呀?”
苏明远茫然的说:“我们、我们打听过呀,海滨市二中……”
“这是海滨二中,你们是海滨第二人民中学,不在市里头,是在下面的峤密县,其实这所学校还有个名字叫峤密二中!”说话的热心人解释说。
还有其他人也懂行,说道:“对,二中和第二人民中学不是一个学校。”
“峤密二中真他娘神经病,干啥还得挂市里的名字?很多人搞不懂,总以为这是一所学校。”
“峤密二中就是市二中帮扶建起来的,并不是为了占市区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