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日,宋应知每日在火器局检查各项设备与铸造工艺,身后则是跟着两个勤学好问的“学生”。
楚北与沈礼安两人每日工作日常就是记录下宋应知说的每一个知识与原理。
直至半个月后,第一批线膛炮被制造出来,火器局的事情才告一段落。
找到火炮炸膛的原因,剩下的其他技术楚北都能解决,如此,宋应知也能安心回桂林。
正好,宴庄也从廉州赶了回来,收拾好行李,三人立刻骑马赶回桂林府。
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宋应知带着沈礼安游历广西各地,领略各地风土人情时,也教导着他关于财政、人口、水利等问题。
闲时就呆在桂林教导沈礼安简单的物理化以及数学英文等知识。
对于沈礼安而言,他十六岁便考中举人,尽管不受家族重视,却也没给沈家丢脸。
原以为自己到了举人这个层次,距离会试中榜只缺些许阅历,不想自跟了舅舅以后,才发现自己会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宋应知亲力教导下,沈礼安犹如一块海绵般疯狂汲取知识。
每个月宋大花来桂林,都会察觉到儿子的变化,这让她越发坚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自从宋应知给沈离君送去画后,沈家局势大变,不仅平妻被送回苏州,平妻留下的孩子也跟着被遣回祖宅。
廉州没了讨厌的人后,宋大花日子过得越发舒心。
闲暇之余,宋大花想起弟弟给自己的那些银子。
如今沈家是靠不住了,以后儿子成亲得靠她,可自己嫁妆单薄,哪够孩子下聘?
于是乎,在沈离君不在家的日子里,宋大花开始偷偷做起了生意。
廉州临近海岸,这里盛产一种极为出名的珍珠,名为:合浦珍珠。
宋大花把目光放在了这些珍珠上,每当二哥得商行行至这里,她便会把收来的珍珠托二哥拿去买。
宋应知得知姐姐想做珍珠生意后,花了不少时间给宋大花整理了一些关于人工养殖珍珠的方法。
他虽不了解人工养殖珍珠的具体细节,但也知道原理是往贝壳体内植入贝壳珠等物质刺激贝壳分泌珍珠质将其包裹。
大概方向宋应知给了,剩下的只能靠姐姐自行摸索。
时间就在宋大花培育人工珍珠间悄然溜走,不知不觉,沈礼安已经跟了宋应知两年。
今年十九岁的沈礼安,面上尽是与同龄人不相符的成熟,再过几个月,他就得赶往京城参加会试。
跟了宋应知两年多,当初只会纸上谈兵的小子,如今作起策论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头头是道、有理有据。
十月,忙完广西各地的税收后,沈礼安收拾好自己的衣物,与宋应知辞别。
“舅舅,礼安要回廉州了,这两年谢谢舅舅的悉心教导,明年会试,礼安定不负舅舅所望!”
沈礼安双膝跪地,感谢宋应知这两年多的用心栽培。
看着如此优秀的孩子,宋应知心中为姐姐感到无比骄傲。
“去吧,好好考,舅舅等着你金榜题名的好消息。”
宋应知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说道。
想到沈礼安在沈家的待遇,他又正色说道:“京城不比广西,去了京城行事要小心谨慎,若是得罪了人也不必担忧,去找大理寺卿曾大人,他欠舅舅一辈子的人情,会帮你解决。”
说罢,又从怀中拿出自己宅子的钥匙,“我在京城的住宅也在东华门,到了京城,要是在沈家住的不舒服,就去舅舅吗住,宅子里没人,清净些。”
沈礼安听着听着,眼圈突然泛红,他接过钥匙,哽咽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