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打!狠狠地打!以打促谈!只有先在正面战场上,打出几场漂亮的胜仗!让列国看到胜利的可能性!才能真正坚定他们合纵抗秦的决心!然后再由合适人提出合纵,其余列国才会跟上!”
张良闻言,眼中亦是闪过一丝明悟,若有所思:
“原来如此……所以,统领大人除了命良来魏国稳定内局之外,还特意嘱咐了韩兄,让他密切关注赵国动向。”
“然也。”
秦时墨钰走到那副巨大的舆图前,“百余年来,合纵抗秦之势,其关键枢纽,始终在三晋之地。子房且看……”
他伸指点了点秦军所在的位置,又点了点魏都大梁与赵都邯郸:
“秦军先锋大将蒙武,率军三万于酸枣。但主将蒙骜,却带着十余万秦军主力,屯兵西河一带,按兵观望。”
秦时墨钰的指尖在地图上勾勒出几条可能的进军路线:
“这个位置,极其微妙!
向南,可随时策应蒙武所部,合兵一处,强攻魏都大梁;
沿黄河水道向北,再转入漳水,则可顺流而下,水陆并进,直取赵都邯郸!
最不济,亦可挥师向东,轻取已是囊中之物的卫国濮阳,占据中原要地,进一步压缩三晋的战略空间!”
只能说老将不愧是老将,不仅在军团指挥上有着强大的统帅能力,在战略上,更有着毒辣的眼光!
若信陵君还在,魏国是个硬茬子,他换个软柿子捏就是了。
除非韩、赵、魏、楚、燕、卫六国能真正摒弃前嫌,合纵击秦。
否则,无论战局如何演变,他最多是赚多赚少而已。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即便六国最终成功合纵,也仅仅是在初期取得了一些小便宜,很快便被蒙骜率军击溃。
之后,蒙骜更是顺手就灭卫,设东郡。
若非是因为蒙骜年事已高,寿元将尽。
这一场真是奔着灭国大战打的!
但在这个世界,秦时墨钰说不好
毕竟,天人境宗师是真能做到百岁而不衰的!
原本应该早就寄了的王齮,如今还活得好好的呢。
蒙骜但凡能再撑个五六年,都用不着王翦发育起来,六国提前就得打出gg。
张良凝视着这份在他看来极为细致的舆图,也是看出了这一次危机非同小可,面色沉重。
“秦军势大,可恨列国朝堂衮衮诸公,却依旧鼠目寸光,腐朽不堪!非但不能同心御敌,反而……甚至还在此时互相攻伐!”
他伸出手指,在舆图最北边的燕国之上,重重地点了点,
“良接到消息,燕王昏聩,竟欲趁火打劫,派遣老将剧辛为主帅,起兵大举伐赵,赵国派遣庞煖抵抗。如今,两国大军已在边境对峙,胜负尚在未料之中。”
“哦?剧辛伐赵?”
秦时墨钰闻言,抬起头,脸上忽然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子房,你我何不以此为注,赌上一把?就赌此战,最终谁胜谁负,如何?”
张良看着自家统领脸上那明显是‘不怀好意’、‘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不由得苦笑道:
“统领大人智计过人,目光如炬,早已洞悉全局。良愚钝,岂敢与统领对赌?还请统领莫要再拿良寻开心了。”
只能说,不愧是未来能称‘谋圣’的人,果然没那么好骗。
秦时墨钰见他不上当,故作无趣地咂了咂嘴,目光也随之落在了舆图上燕赵两国交界的区域:
“说起来,这剧辛也算是有些来头。早年亦曾是赵将,侍奉过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沙丘宫变之后,心灰意冷,远走燕国。在燕国主持变法,颇有成效,使燕国国力大增,也算是法家中人,《剧子》一书颇有不少独到之处,对老本家赵国更是了解。”
“至于那庞煖……虽说兵法韬略自成一家,但似乎从未有过独立统帅大军的经验,且年近八十高龄,啧”
他话未说完,却见张良一直盯着他,脸上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
秦时墨钰话音一顿,挑眉看向他:“子房何故发笑?”
张良笑道:“良在想,统领方才分析剧辛与庞煖二人优劣长短,言语之间,似乎更看好剧辛?既然如此……”
张良略作停顿,眼中闪过一丝慧黠:“那良,便赌赵国必胜!”
“哦?却是为何?”秦时墨钰饶有兴致地追问。
“呵呵,”张良微微一笑:
“剧辛与庞煖二人究竟孰强孰弱,良实不知也。
赵、燕两国如今实力对比如何,统领大人掌握的情报,必然远胜于良。
然,以良对统领秉性的浅薄了解,您是从不肯吃亏的。
方才那番分析,看似句句在理,实则……却是在有意无意地引诱良选择燕国。
既然如此,反其道而行之,赵国,必胜无疑!”
“……啧!”秦时墨钰闻言,再次咋舌,无奈地摇了摇头,
“子房果然聪慧敏锐,心思剔透。跟你这种聪明人说话……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