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点点头:“确实有些不像话,皇阿玛是该享福了,就是皇阿玛不干活,儿子一个人忙不过来。”
“想将大哥二哥等人放出来帮儿子分担一些,皇阿玛以为如何?”
康熙当然想赞同,他对老二上过心,要不是他当初的势力太大,威胁到了他的皇位,他也不会废了他。
他在心里早后悔了无数遍。
只是为了大清的江山,该做的事还得做。
就像他为了让老四成为一个真正的帝王一样,纵使舍不得皇位,还是退了下来。
其他的儿子虽不如老二得他的心,却也是亲生的,就此圈禁在小小的天地中,说不心疼是假的。
老四是个心善的,知道他难过,心疼他,主动开口要放他们出来,只是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心情,一切当以大清江山为重。
康熙:“你不怕他们出来威胁到你的皇位?”
胤禛:“皇阿玛放心,他们有心思惦记这些,指定是太闲了,等他们出来,儿子给他们安排一堆活。”
“累不死就往死里累,保证累得他们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不会有心思惦记这些。”
康熙想到胤禛的那堆亲信,手里的活计皆不少,个个都恨不得多生几副手脚出来帮手。
还有他退下来后,朝堂上那些摇摆不定或别有心思的大臣,皆被胤禛安排了诸多差事,没空想七想八。
康熙犹豫了下,问道:“你不会像使唤朝中大臣那样使唤他们吧?”
胤禛理直气壮道:“皇阿玛,大清是爱新觉罗氏的,光儿子一个人,可管不来那些事,他们不出来干活,难道让儿子花钱养着他们快活?”
“他们一个个的日子过得比儿子这个皇帝悠闲,哪有这么好的事。皇家不养闲人,想要不干活净享福,这等美事只能在梦里想想。”
康熙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想到胤禛平时忙得晕头转向。
在王府一餐三荤一素一汤一点心,到了宫里,依然保留着这个习惯。
再想想那几个被圈禁起来的儿子,每餐最少要七八个菜,还什么事都不用干,似乎确实比身为皇帝的胤禛过得好呀。
康熙:“你要是放心他们,便用吧。”
大不了他在背后看着点,他退下来,就是要成为旁观者看看胤禛的皇帝做得怎么样,盯一个是盯,盯几个是盯,对于他来说就几句话的事。
得了康熙的允许,胤禛亲自约了几个争过位的兄弟谈了话,出来后便给他们都封了爵位。
一二三五八九十十三皆成了亲王。
七十二十四成了郡王。
余下的弟弟要么是贝勒,要么是贝子。
康熙没怎么管胤禛如何给爵位,全由他做主。
胤禛大封完兄弟,将成年的全拖出来干活,谁都别想闲着。
康熙对胤禛越来越满意,胤禛将政事送到他手里他都不看。
胤禛便放开了手脚的干,手下的官员兄弟不够用,胤禛又开科举又开各种人才选拔赛,将能搜的人都搜罗出来干活。
路上逮到的老百姓都恨不得将人拉去开荒。
胤禛的努力是有结果的,大清不过几年,粮食收益大涨,百姓渐渐有了存款,脸上充满了希望。
喜得康熙直言他这个接班人没有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