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你为什么不把你小时候的事告诉我们?”
在家里休整了一天后,周盐就开车载着王秀英去往位于天池寺的自贡儿童保育院。
“嗐!都过去那么多年了,没啥好提的,而且好多人好多事,我自己也忘了。”王秀英说得很无所谓。
但周盐却在她的眼中看出了对此行的期待。
她蓦地想到,肖医生曾在电话里提到过的,潜在的记忆和情感什么的,也许在孤儿院的经历对外婆来说正是如此。
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王秀英脸上的愉悦表情,周盐没有拆穿她,而是好奇问道:“为什么要把孤儿院建在天池寺,是想求得佛祖庇护这些没有家的孩子吗?”
身为非土生土长的自贡人,无论是自贡儿童保育院,还是天池寺,周盐都不太了解,甚至没去过。
“呵呵,我还真没了解过。”
王秀英笑了笑,尽管是在这家孤儿院长大的,但从未查过它的背景,更没有细究它为什么会建在天池寺。
“咱们这家儿童保育院成立于1938年,第一任院长姓胡。据说在抗战期间,宋美龄和两位女士为了救助难童和烈士遗孤,建立了最初的一家儿童保育院,然后从淞沪抗战开始收育难童,一路辗转,来到四川各地,除了天池寺,天后宫和井神庙也有分址,先后收育难童、烈士遗孤达两千多人。”
周盐的问题,在他们祖孙俩抵达儿童保育院后,从一名年长的工作人员的口中得到了答案。
对方姓刘,六十岁上下,大家都叫她刘嬢嬢,王秀英则尊她一声刘老师。
刘老师给二人倒满茶水,继续说道:“后来呢,又增加了三处分址,分别在南华宫、贵州庙、湖广庙。”
“是不是为了让佛祖庇佑这些可怜的孩子,我其实也不太清楚,但我想应该是吧,不然啥子都建在寺庙所在地呢?”
刘老师自顾笑笑,指着不远处的竹林对二人说道:“这里有寺庙,还有大公井遗址,风水好,所以在这里长大的孤儿发展得都还不错。是吧?王大姐。”
说着,她看向了王秀英,“我刚来那会儿,就听王院长提到过你们那批孩子,她说就算是最后没被领养的孩子,长大后都个个有出息,成为了上世纪社会建设的一份子。”
王秀英顿觉赧然,忙摆手道:“没有没有!我不像其他兄弟姐妹考上了大学,我读完高中就进了盐厂。”
“盐厂好呀!上世纪,咱们自贡的盐厂正是发展势头最好的时候,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刘老师激动道。
王秀英不好意思地笑笑,点了点头,“那会儿是发展得很好。”
“王大姐今天过来是想看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吗?”刘老师莞尔问。
很多孤儿都会在成年后,或者年老后重返这里,特别是人到古稀以后,就会更加怀念过去生活过的地方。
“诶!”
王秀英迟疑了一下,重重点头。
刘老师刚要站起,周盐赶忙问道:“刘嬢嬢,这里还存有我外婆来时的资料档案吗?”
“啊?”
刘老师起身的动作一滞,又坐回到椅子上,“个人档案…得找一找,主要是有些年生了,又是纸质档案,不像现在,全录入电脑里面,敲几下就出来了。”
“过去的档案没有录进电脑吗?”周盐凝眉问。
刘老师说:“转电脑办公的时候,都是从前往后录入的,越久远的档案,越录入不全,尤其是六十年代以前的…这确实是我们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她面露歉然,“不过只要纸质档案还在,花些时间应该能找到。”
“那就麻烦你了。”
周盐站起,向刘老师颔首致谢。
随后,在她的带领下,祖孙二人就在儿童保育院参观起来。
“外婆,跟你那会儿比,这里变化大吗?”周盐挽着王秀英,小声问道。
王秀英笑着说:“怎么不大?我变老了,这里变新了。”
闻言,周盐忍俊不禁。
“那你还记得在这里发生的有趣的事吗?”
“吃口饱饭都不容易,哪还有什么有趣的事哟?”王秀英脱口而出。
周盐抿起了唇。
上世纪孤儿院普遍物资匮乏,生活环境也很封闭,哪能跟现在的情况相比。
一想到外婆在资源不足的孤儿院生活了十几年之久,她骤然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其实没那么糟,至少父亲在世时,给予了她足够的父爱,而父亲走后,外婆又扮演起了父亲和母亲的角色,让她一直不缺爱。
“不过嘛,有趣的人倒是有一个。”
正当她蹙眉不展时,又听王秀英笑着补充了一句。
“有趣的人?是那位给你起名的王院长吗?”周盐扭头看向她。
王秀英摇摇头,“我的名字应该是我爸妈起的,姓氏是王院长给的,我说的有趣的人,是一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