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一点头表示赞同,“当然,这是必然的。只是这片土地中有大半可能因为水利问题而无法耕种,距离河流太远,灌溉起来非常困难。”他的话语中流露出些许惋惜之意。
这时,又有一个教习插话道:“大人,我们之前路过您的封地时,看到那边不是还在开垦荒地吗?”
李三一解释道:“没错,我们男爵府原本计划从清水河引一条水渠过来,但由于种种限制,这条水渠最多只能覆盖三十里的范围。如果再扩大的话,下游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
“哦?这南低北高,大人您是如何处理的呢?”一个教授满脸疑惑地看着李三一,他实在想不明白,面对这样的地势差异,究竟该如何解决灌溉问题。
李三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哈哈哈,这有何难?我们府里制造了一个水车!”
“水车?”众人听闻,脸上皆露出惊讶之色,显然对这个新鲜玩意儿感到十分陌生。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对这个水车充满了好奇。
李三一见状,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没错,就是水车。我们利用十来台水车,将水引导到渠里,再通过水渠进行灌溉。如此一来,即使地势高低不平,也能顺利地让水流动起来啦。”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惊叹:“啊!原来河边那个看起来很奇怪的东西就是水车啊!我之前还纳闷呢,那些人怎么都不让我们靠近。”说话的人是另一个教习,他恍然大悟地说道。
李三一连忙摆手笑道:“呵呵,这水车毕竟是个新玩意儿,还不太成熟,大家担心安全问题也是正常的。其实啊,水车的原理很简单,主要就是利用河水自身的流动来带动水车,从而将水带到高处去。”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教习站出来说道:“大人,您这个方法确实很不错。不过呢,我这里也有一种方法,不知道大人您是否愿意尝试一下呢?”
李三一闻言,心中不禁一动,他饶有兴致地看向这位教习,连忙说道:“哦?说来听听!”
只见那教习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大人,您瞧,我们可以从河边开凿一条水渠,让它在玉河与大青山的交汇处开始,然后沿着大青山蜿蜒前行。每隔一段距离,我们就在适当的地方开辟一条分支水渠,让水流能够顺着这些分支流下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周边的灌溉问题,还能让水流更加均匀地分布在这片土地上。”
“有了一条水渠,两侧十里灌溉问题就解决了,上百里的良田就有了希望。”
“说不定会城内江南水乡的样子。”
这位教习越说越兴奋,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这个计划的信心和热情,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条水渠建成后的景象。
李三一仔细聆听着,他的目光随着教习的描述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画面。待教习说完,他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倒是可以试试。”
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透露出一种自信和果断,让人不禁对他的决策能力心生敬意。
“这不就是前世秦朝郑国渠或者隋朝京杭大运河的样子嘛?”李三一不禁惊叹道,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两项伟大的工程都是倾全国之力建成的,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两朝皆是二世而亡。
李三一心里暗暗盘算着:“这样规模宏大的工程,不知道自己一个小小的地主是否有能力承接下来呢?”他不禁有些担忧,但同时也被这个想法深深吸引着。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三一终于下定决心:“不超过一千万,就直接拿下这个项目!如果超过了预算,那就分段施工,一边施工,一边开垦荒地,以收回成本。要是这条运河能够通行船只,那就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反正无论如何,成本应该是可以分摊下来的。毕竟,兴修水利可是一件造福千秋万代的大好事啊!”
想到这里,李三一的心情愈发激动起来,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条运河建成后的繁荣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
那位教习显然没有想到李三一竟然会如此爽快地答应,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但很快就被欣喜所取代,他连忙说道:“大人英明!我相信这个方法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样,不知教习怎么称呼?”李三一并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先询问起对方的姓名。
“同州书院雷凯泽,教农学的。”雷凯泽连忙回答道。
“雷教习,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带领着你的团队,将这个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制定出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李三一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了主题,向雷凯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雷凯泽稍稍沉思了片刻,然后回答道:“如果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勘探、规划和设计工作,我认为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李三一紧接着追问:“那么,完成这个项目需要多少人力和费用呢?”他的问题直接而明确,显然对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非常关注。
雷凯泽犹豫了一下,似乎在心中权衡着各种因素。然后,他小心翼翼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