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四点的时候。
刘宏在几个宦官的搀扶下,姗姗来迟。
等刘宏坐定,一个宦官上前几步大喝道:“上朝!”
下面文武大臣包括杨升在内都赶紧跪了下去,大声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宏点了点头,说道:“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众人应声而起。
随后刘宏又说道:“诸位有事奏否?”
这时文官那一列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准奏!”
“臣弹劾”
接下的事情颠覆了杨升对朝堂的认知。
他还以为上朝是什么大事。
一个在朝的官员居然弹劾远在千里,可能是几千里之外的会稽县令?
说是在扬州刺史陈温起兵平乱的时候,会稽县令没有出粮出兵。
但这时有人站了出来,解释是因为会稽境内有黄巾勾结山越一起作乱。
所以会稽县令才没有及时的筹措粮草供应陈温。
现在扬州刺史陈温已经率军返回支援了。
现在黄巾和山越一起作乱,这位县令守住了城池,有功无过。
随后就是两拨人的扯皮。
但很快就被刘宏的一句话给解决了。
那就是他会派人下去详嘉查查。
杨升有些麻了!
这都什么呀?
大半夜不睡觉,然后一大早上朝就来讨论这个?
这就是国家大事?
要知道外面黄巾还在作乱呢!
突然他想到了一句话,那就是人多的会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不多。
近两百多个人一起开会,估计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
果然!
之后又是一堆弹劾。
不是这个弹劾哪个地方官不尊崇朝廷法度了,就是谁谁滥用私刑。
之后的大部分都是拍马屁的。
比如就是南阳太守秦颉就有一封奏表,一份他听着都十分晦涩的文言文。
大概意思就是在刘宏的领导下,之前叛乱的黄巾军幡然醒悟,感谢刘宏的活命之恩,立生祠什么的。
而刘宏听着一脸的享受。
杨升不由的暗想,如果他不是有着杨家人的身份,还有杨赐在朝中坐镇。
就凭他在雁门做的一些违规乱纪的事,说不定他早就被人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