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至山海关不过两百五十里,建奴多马,密报是昨日傍晚发出,建奴今夜便能赶至山海关。”
“而离山海关最近的王师,是蓟州八千五军营新军及王总兵勇卫营。”
“同样是两百五十里,哪怕今日清晨便出发,也要三日才能赶到。”
“冀国公和王总镇南下之时,仅在山海关留了五千守军,宋廉御史你说这五千守军能挡两日吗!?”
宋叶不说话了,以明军的实力,别说守两日了,没当场开城投降就不错了。
然而王家彦虽然驳倒了宋叶,却也拿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又有人提出一条新的想法,“不若遣使与建奴和谈?”
“关外苦寒,建奴急缺我大明茶粮锦缎,兵铁盐糖,若以山海关为界,大开互市,既可缓燃眉之急,又可增加朝廷税收。”
这个计策好吗?
如果多尔衮同意的话确实挺好。
而让多尔衮同意的前提是,双方实力处于同一水平线。
现在就冲这个架势,也知道多尔衮已经弄清了明军在北边的具体实力。
人家大军都开始调动了,你一句和谈就结束了?
开玩笑呢!?
众臣中除了倪元璐之外,再次吵成一片。
却拿不出一个可行的计策,甚至再度有人提出南迁之意。
让朱由检升级词条的决心更加坚定。
敲敲桌子,皱着眉头低声说道,“都吵够了没有!?”
“闯逆来时,你们吵吵吵,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时京师疲兵老弱不过五千,面对闯逆百万大军,最后还不是打赢了?”
“这次换成建奴区区两万人,而我大明王师尚有七万,军民百万余,兵甲军械不可计,不比当时好多了!?”
“你看看你们一个个慌乱的样子,还有半分我大明重臣、朝堂支柱的样子吗!?穿上鞋就害怕光脚走了?!”
“大明自太祖以来,一路乞讨照样能推翻蒙元!英宗北狩照样能屠灭瓦剌!”
“不就是建奴吗,我大明余出半分心力,覆手可灭尔!”
“朕就不信了,建奴此次还能灭我大明社稷否!?”
“传朕旨意,由皇后周氏领皇太子、三子永王、四子定王及后宫妃嫔南迁南京,太子监国,东阁大学士范景文辅之。”
“朕便在这京师不走了,若城破朕亡,则南京行在拥立太子为新王,继续抗击建奴。”
话音落下,众臣一片死寂,根本没人敢和朱由检叫板。
而且让皇后和太子南迁南京,已经是朱由检对朝中南迁派的妥协了,他们再说话就是不识抬举了。
就这,朱由检还觉得不够,片刻之后再次开口。
“明旨昭告天下,汉人与建奴势不两立!若朕身死,则太子继,若大明亡,则后人继,但使一人尚存,也要和建奴抗争到底,我汉人江山不容蛮夷窃居,天子子民不容蛮夷欺凌!”
话音刚落,倪元璐如触电般惊醒过来,也不顾什么君臣之仪了,顶着暴君词条恐怖的威压,扯着嗓子大喊,“不可!此旨万万不可下达!”
王家彦和宋叶更甚,脚下猛的用力,一下窜出数米,将正准备起草圣旨的王承恩控制住。
“陛下可知,若此圣旨下达,则国不将国啊!”
“放开王承恩,让他拟旨!”朱由检先是对着王家彦宋叶二人斥声道。
待二人散开,而后才面向倪元璐。
“朕自然知道。”
他当然知道这道圣旨下达之后,天下会变成什么样。
南边有太子监国,你朱由检油盐不进,损害了我江南士族豪商的利益,我这就转投太子,拥立太子上位!
你朱由检还在京师没死?那你不死我也得想办法弄死你,家国天下,家在前国在后!
西边李自成只要抗清,立马就能强制获得大义和正统性,对三晋大地有了强宣称。
甚至就连朝鲜,只要他还在抗清,那他也可以宣称自己是尊崇祯皇帝之令的明朝正统。
而朱由检自身的皇权立刻下降两个等级,皇帝神圣性在民众心底减去一层。
但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可以强行捆绑李自成,如果他想坐稳闯王宝座,就必须和满清分庭抗礼,哪怕是明面上这么做,也能减缓一部分北直隶压力。
天下军头和士族无论是什么目的,也必须出兵抗清,否则就是被开除汉籍,除非满清有席卷天下之势,不然他们就是汉贼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