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看着孙小龙家盖起了新房,买了新车,日子越过越红火,羡慕的同时,也燃起了希望。
孙小龙环视着一张张熟悉而又充满期盼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蛤蟆村的村民们,大部分都是善良淳朴的。
在他家最困难的时候,没少受乡亲们的接济。
如今自己有能力了,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也是他早就有的想法。
“当然没问题!”孙小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他拍着胸脯,声音洪亮地说道:“乡亲们,想学技术是好事!这样,你们先去村委会的大堂等着,我这还没吃早饭呢。等我吃完饭,马上就过去,好好给你们讲讲这药材怎么种!”
“好!太好了!”
“小龙就是敞亮!”
“那我们等你啊,小龙,你可快点来!”
得到了孙小龙肯定的答复,村民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他们兴高采烈,又像潮水一般呼啦啦地退出了院子,浩浩荡荡地朝着村委会的方向走去。
院子里瞬间又恢复了安静,只剩下孙小龙和依旧低着头的司徒静。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尴尬。
“那个……进去吃早饭吧。”孙小龙摸了摸鼻子,对司徒静说道。
“嗯。”司徒静细若蚊蝇地应了一声,这才抬起头,脸上红晕未消,眼神却躲躲闪闪的,不敢与他对视。
两人一前一后地进了屋。
孙小龙的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早饭,是热气腾腾的白粥和几个自家腌的咸菜。
她看到司徒静那副娇羞的模样,再联想到刚才院子里的动静,露出了一个了然于心的微笑,热情地招呼着司徒静坐下吃饭,也没多问什么。
这顿早饭,吃得有些沉默。
司徒静小口小口地喝着粥,似乎还没从刚才的窘境中缓过神来。
孙小龙则是心事重重,一边想着等会儿怎么给村民讲课,一边又在琢磨着晚上该如何向王雪解释。
匆匆吃完早饭,孙小龙便告别了母亲和司徒静,径直赶往村委会。
村委会的大堂里,早已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村民们自带的小板凳挤得满满当当,连窗台上都坐了人。
看到孙小龙进来,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孙小龙走到前面临时搭起的小讲台后,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堂“农业技术课”。
“乡亲们,我知道大家今天来,都是想学怎么把药材种好,卖个好价钱。这个想法,非常好!”孙小龙开门见山,“但是,我想先告诉大家,咱们种的不是普通药材,而是要种出有品质的‘野生药材’!”
他没有讲那些深奥的理论,而是用最朴实、最接地气的语言,将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
“……这土壤是关键!咱们后山那片地,为什么能种出好人参?因为那里的土有‘灵性’!咱们不能像种玉米一样,一个劲儿地往里上化肥。那玩意儿是催熟的,种出来的药材只有个空架子,没有药效,卖不上价!咱们得用农家肥,得学着养地,让土地自己恢复元气……”
“……还有浇水,不能大水漫灌。得学着看天,看土,看苗。早上的露水,就是最好的甘霖。咱们要模拟野生环境,让药材自己‘挣扎’着生长,这样长出来的,根系才发达,药性才足!”
孙小龙讲得深入浅出,从选种、育苗,到土壤的改良,再到病虫害的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将《混元神诀》中一些关于草木生长的粗浅感悟,转化成村民们能听懂的大白话,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村民们听得格外认真,生怕漏掉一个字。
有的人奋笔疾书,在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有的人则听得眉头紧锁,不住地点头,显然是在用心消化。
孙小龙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忽然,他的视线被一个专注的身影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