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有那么一两条别的鱼咬钩,就在刚才卢萌就钓起来一条底栖的大海鳗,也不知道是怎么咬的口,有点莫名其妙啊。
不过这条海鳗不算小,最起码两斤以上了。
骆羽连忙打了点水,养在筐子里。
除此之外,居然还钓到了一条金鼓鱼,又称花金鼓,重最起码五斤往上,被骆羽直接硬飞起来的。
不愧是“我在哪里,哪里就是钓点”,一上午的鱼钓下来,两人一共钓了四百来斤,大概五百斤鱼不到。
后面的冷冻舱里,已经整整齐齐地码放了不少筐了。
又钓了半个多小时,等时间来到中午十二点左右,卢萌放下钓竿,收拾完甲板上的鱼,开始煮饭。
先插上一电饭锅的饭,船上有发电机,电够用的很。
然后煮了一个盐水海白虾,炒了个肉丝芹菜,清炒生菜,还特别杀了条新鲜的黄鳍鲷,做了个清蒸。
两个人四个菜,等菜全部熟透可以吃饭,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
期间骆羽又钓起来几十斤鱼,用筐子装起来,放进后面的冷冻舱。
冷冻舱还挺大的,放了五百来斤鱼,还没放满,最少还能放一百多斤。
吃过饭,把餐具洗干净,继续开始钓鱼。
下午就钓了一个多小时,甲板上开始堆货,冷冻舱已经放不下了。
这样不行,放在甲板上,时间一长容易坏,只能在又钓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起锚返航。
来回三十海里左右的路程,一直用的是经济航速巡航,油耗省一点。
这就叫该花的地方就花,该省的地方就省,毕竟节省下来的都是自己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嘛。
赵伟和郑倩倩已经接到了通知,在码头那边等着了。
大方村这边的码头,一般不卸货,绝大多数渔船都是捕完鱼后,先直接拉到水产码头卖掉,再开船回来。
像骆羽他们这样,在码头卸货的,实在是少数。
所以,竟然引来了不少人围观。
随着一筐筐鱼获的下船,整个码头炸了。
“这尼玛是海钓的?一天钓大几百斤?”
“劳资一条船,几个人一起钓,也钓不到这么多啊。”
“玛德,这是海里的鱼排队上钩的吧?”
“我放刺网放流网放两天,都没这个量。”
于是乎,外地来的两个年轻人,一次钓了好几百斤鱼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在整个大方村不胫而走,连隔壁的小方村也传开了。
看别人发财,自己就眼红。这是很多人固有的思维,大方村的渔民也逃不脱这个怪圈子。
何况骆羽他们还是外地人,只不过在这里租了房子而已。
相当一部分村民,在背地里诅咒骆羽他们,甚至连租房子的老头,也成为了他们诅咒的对象。
他们甚至等不到明天,就有几个挑头的,嚷嚷着去了村委。
几个人全部进了村支书的办公室,闹哄哄的,好像自己吃了骆羽非常大的亏。
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大方村外面的海域都是村子里的渔民在作业。
骤然跑来几个年轻人,一次钓这么多鱼,明显是侵犯了本村渔民的利益,他们要求村委立刻通知骆羽他们四人,不得在大方村外面的海域进行钓鱼作业。
要钓鱼的话,就去别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