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之前种种,杨柳有了猜测。
看来,缺钱的应该不是他,要不然他不会把从黑市里弄回来的钱换成粮食或者其他东西寄走。
其实,杨柳的猜测没错,穆长征确实经常给一个地址邮寄东西。
有时候是换来的一些粗粮,有时候是当地的一些特产,有时候是花生瓜子这些零嘴儿。
至于这些东西邮寄到哪,这件事说来就话长了。
穆长征来自于京市,其祖父和父亲都是京市政府高官。
穆长征的祖母出生于清末的世家大族,她本人又有国外留学经历,在十年动荡当中,这就给家族招来了祸灾。
穆家被人揭发举报,全家都被下放到西北农场。
还好在那之前,穆老爷子利用这么多年积累下的人脉,为孙子运作了一番,在穆家被正式下放之前,给唯一的孙辈也就是穆长征报名下乡了。
这是穆老爷子能想到的对孙子最好的归宿了,下乡干活虽然苦点累点,可相比于去农场改造,这也算是一条不错的路了。
只要孙子不怕苦不怕累,塌下心来好好干活,总会有出头之日。
就像他一直坚信,祖国的天不会一直阴霾,他们所受的冤屈也不会一直枷锁在身。
尽管杨柳没有多说什么,但穆长征还是感觉到了杨柳的用心。
“谢谢你——的朋友,这些东西确实是我当前需要的,你还有什么事吗?”
杨柳摇了摇头,她本就是来给穆长征送东西的,东西送到她的谢意带到也就没事了。
穆长征再次朝杨柳点了点头,算是告别,然后便提着东西进了知青院。
杨柳轻轻一笑,总算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
她不是个喜欢欠别人的人,能力范围之内,了却一桩事由,杨柳有了一种无债一身轻的感觉。
杨柳丝毫不知道,她和穆长征两人的这场见面,被有心人窥了去。
汪清出来上茅房,听见院墙外头有人轻声说话,一时好奇便扒在墙上看了一眼。
这一看之下,她差点惊掉了下巴。
她居然看见了穆长征和杨柳,躲在柴禾垛后边说话。
她亲眼看见杨柳把什么东西塞到了穆长征怀里,最让她惊讶的是,穆长征居然没拒绝,反而还朝杨柳笑了。
怎么可能?
在汪清的记忆里,自打下乡以后,穆长征这个人根本就没笑过。
至于接受别人东西?那就更不可能了。
从小到大,她陪周娇娇可不止一次两次给穆长征送东西。
可不管哪一次,穆长征都是冷着脸拒绝。
在汪清心里,穆长征这个人就是“不近人情”“冷酷无情”的代名词。
可现在呢,一个“不近人情”“冷酷无情”的人,却对另外一个人态度大有不同。
那另外一个人,还是一个年轻姑娘,这怎能不让汪清打起十二万分的注意。
不行!这件事她一定要告诉周娇娇,说不定还能因为自己通风报信,周娇娇能给自己一些好处呢。
和平公社知青办门口,一行六个知青,此刻正左顾右盼。
这六个知青,三个男知青,三个女知青。
三个女知青里,一个身穿小皮鞋白袜子红格裙子的年轻女孩,手里拎着自己的行李,正有些嫌弃的看着自己有些脏污的小皮鞋。
她是想过农村条件不好,可她却没想过会如此不好。
鞋底上全是泥,鞋面上满是灰尘,每隔一会儿她就得用帕子擦一擦。
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不知道多久,她就觉得脑仁子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