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望太子殿下明示。”
“本宫要彻查贪腐,谁能担此大任?”
周仓略微沉思了一下,“太子殿下,当真要查?”
“对,要查!父皇大兴土木修缮后宫的账目本宫看过了,贪污都贪污到本宫的头上了,必须严惩。”
“太子殿下,臣举荐一人担此重任。”周仓顿了顿,“秦州经略司判官狄汉臣。”
“狄汉臣?”朱寿寻找了一下记忆,“那位刺面判官?”
“正是此人!”
狄汉臣,十二岁的时候与人发生冲突使人致死,入狱后脸上刺字充军。
因精通骑射被选为散人骑士,关内道农民起义不断,狄汉臣随军作战,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作战两年,前后大小打了三十场战斗,身中乱箭多达八次,现任经略司判官。
“一名武将,如何能查处贪腐?”
“太子殿下,狄汉臣此人文武双全,武职只是副业,他有经略之大才。”
“本宫即刻召狄汉臣进宫。”
朱寿顿了顿,“边关该当如何?现在由攻转守,长城守备军士气低落,需要一位重量级人物过去镇场子。”
“太子殿下,把欠的饷钱还了就好。鞑子人口不多,只要毛才明守住居庸关,鞑子就不足为据。”
“就这么简单?”
朱寿疑惑不解地看着周卫国。
“太子殿下,咱们大明还没到千疮百孔、缝缝补补的时候。
只要太子殿下施行仁政,先在江南抗涝救灾,稳定人心。
所谓的农民起义、百姓造反,无非在于饥饿和暴政罢了,只要施行仁政不攻自破。”
“如此说来,要派一位武将同王珪一同前往江南。”
“太子殿下,左骁卫的偏将是王珪的儿子王敬直,此人和王珪一样不惧权贵。如果太子殿下真心查处贪腐,要把所有的蛀虫连根拔起,他们父子二人正好适合。”
“本宫看得出来,牵连着甚多,其中也不乏参天大树,他们父子敢吗?”
“王珪劝谏,死都不怕,还会惧怕贪官污吏吗?”
“好好好!”朱寿连续说了三声好,“本宫就看老王头一身浩然正气,看来本宫没选错人!”
“周将军。”朱寿端起酒杯,“本宫让你去剿匪,却不能封你大元帅,你可有什么怨言?”
“太子殿下,千人的匪患,本身也不需要加封元帅的。
”周卫国也端起酒杯,“为朝廷效命是臣子的本分,臣定当在最短的时间内,剿灭洮州匪患。”
“好,本宫敬你一杯,祝你凯旋,干!”
“太子殿下。”放下酒杯,周卫国小心地问道,“臣离开之后,可有什么人选暂时接替臣戎卫皇城?”
“江南水灾,洮州匪患,边关战事,都比小小的皇城安全重要。
不要顾忌本宫的安危,百姓安危最重要。”
朱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豪情万丈。
一瞬间,周仓父子站起身,对着朱寿深深一躬身。
“太子殿下,卫国出征剿匪,老臣亲自来给太子殿下执勤!”
太子礼贤下士,不顾个人安危,彻底感动了周仓父子。
虽然心里还有很多疑惑,但在这一刻开始,周仓父子选择了效忠。
一顿饭吃得十分融洽。
送走了周仓父子,朱寿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正在此时,一名小太监连滚带爬地回到东宫。
对着朱寿就是一阵哭诉,“太子爷,奴婢去司礼监取奏疏。谁成想,司礼监的大太监刘瑾,把奴婢打了。还说什么,该拿的奏疏可以拿,不该拿的奏疏就不能碰。”
“本宫是监国太子,想看奏疏还需要看刘瑾的脸色不成?”
朱寿勃然大怒,“常乐,带上锦衣卫随本宫去司礼监,本宫倒要看看这个刘瑾到底长了多少个脑袋,够不够本宫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