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道口县的街道还笼着冬日的薄雾,几辆黑色轿车已整齐停在县委大院。
秘书长靳修远紧跟在董远方身后,董远方走下办公楼,扣上深色大衣的最后一颗纽扣,目光扫过列队等候的各级领导,声音沉稳有力:“出发!”
车队沿着省道缓缓前行,董远方摇下车窗,望着通往朝阳市的省道道两旁忙碌的施工队伍。
挖掘机的轰鸣声、工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翻涌。
“省道重修和扩建是这两年全县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紧盯明年五一前的完工周期,更要严把质量关。”
他转头对身旁的交通局副局长、代局长卫晓光,指尖重重敲了敲车窗,说道:
“工期必须再压缩,质量更不能打折扣!”
卫晓光连连点头,上任局长吴六生就是因为这条路,被纪委查了。
现在县里无数双眼睛都盯着这条路,自己头上的“代”字能不能顺利去掉,就等着这条路顺利交工了。
道口水库的堤坝上,寒风风裹挟着潮湿的水汽扑面而来。
常务副县长白利军捧着工程图纸,跟董远方汇报道:
“书记,水库坝体已经完成70,按照这个进度,明年入夏就可以开始蓄水了”
董远方抬手打断,目光掠过远处临时搭建的板房:
“水库建设要推进,但是群众利益无小事,安置点的配套设施必须同步跟上!”
说罢,他带着众人走了过去。
董远方推开斑驳的铁皮门,生锈的合页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冷风裹挟着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混着板房材料特有的刺鼻塑料气息。
板房的密封极差,外面呼啸的北风仿佛直接灌进屋内,墙皮因长期受潮已大片剥落,露出底下泛黄的纤维板。
屋内光线昏暗,仅靠天花板上悬着的一盏钨丝灯泡照明。
董远方的皮鞋踩在凹凸不平的地板上,发出空洞的回响。
他随意推开左侧一扇门,寒气瞬间裹住全身 —— 几块破损的石棉瓦让寒风肆意穿行,缝隙处虽用旧报纸和胶带勉强封堵,却挡不住凛冽的气流。
床上,单薄的被褥紧紧裹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蜷缩成小小的一团,稚嫩的脸蛋冻得通红,睫毛上甚至凝着细小的霜花,时不时因寒冷而剧烈颤抖。
董远方喉结滚动了一下,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他想起刚才汇报说 “安置妥善” 的措辞,此刻只觉得荒谬。
目光扫过墙角结着冰碴的脸盆,和堆放在一旁早已发硬的馒头,胸腔内翻涌着难以遏制的怒火。
隔壁传来铁皮桶碰撞的声响,董远方不用看也知道,那所谓的 “厨房” 不过是用砖块支起的简易灶台。
寒风穿堂而过,再旺的火也会被吹得七零八落。他猛地转身,铁灰色的大衣下摆扬起,重重摔上房门。
众人从安置区出来后,去了项目部,准备召开现场推进会。
会议室的白炽灯管嗡嗡作响,董远方指尖叩击桌面的节奏越来越急,每一声都像重锤砸在众人心上。
贺庆生攥着汇报材料的手微微发抖,打印纸边缘被汗浸得发皱,原本准备好的成绩总结此刻成了烫手山芋。
“贺局长,”
董远方突然抬眼,目光如炬,
“有人说水库的安置款没到位,你这汇报里却写着‘顺利推进’,是群众在撒谎,还是你的数据在造假?”
话音落地,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窗外的北风撞在玻璃上发出呜咽,分管副县长卫留成后颈的冷汗顺着脊梁往下淌,他下意识扯了扯领带,喉结上下滚动却发不出声音。
贺庆生半张着嘴,嘴唇翕动了几次,才挤出破碎的音节:“书记,这…… 可能是信息对接的问题……”
“问题?”
董远方猛地起身,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
“水库建设近三分之一的预算在搬迁安置上,关乎几千人的冷暖!入冬这么久,还有群众没地方住,这叫’信息对接问题’?”
他抓起桌上的工程进度表,哗啦一声抖开,
“白纸黑字写着拨款完成,钱去哪里了?”
卫留成盯着自己皮鞋尖的一道划痕,感觉额头的汗就要滴进眼睛。
他偷瞄贺庆生,见对方瘫在椅子上,脸色比墙上的瓷砖还惨白,右手无意识地揉搓着裤缝,把挺括的西裤揉出深深的褶皱。
整个会议室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像暴风雨来临前压抑的闷雷。
“成绩好坏,不是在报告里,也不是我们县领导去评价,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董远方转身,看了眼今天随行的一帮领导干部,接着说:
“水库不远处就有安置房,你们水利局干部,有几个人去看过老百姓安置好了吗?这两个行政村所在的乡镇干部,又有谁去了解老百姓的过冬物资准备好了吗?”
水利局工作人员安排了午饭,随行的人员,估计没一个人吃的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