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继续增兵远东,继续积蓄力量,不进不退,静观其变。”御前大臣普列维犹豫了一下说道:“禁卫军虽然打赢了日军,但自身的伤亡肯定也不小,很可能短时间内无力再战,这也是我们的机会。只要我们的力量足够强大,他们就只能放弃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今天在座的所有人都清楚,俄军已经无力再战,国内已经无力增兵。
那么,御前大臣普列维的话,就是故意在将尼古拉二世的军。因为沙皇尼古拉二世才是俄国最大的主战派,我们主战,那是揣摩你的圣意之后,这是在迎合你,才全力主战的。没有你尼古拉二世的支持,我们再多的主张都是白搭。
尼古拉二世眯起双眼,凝视着普列维,良久不言。现在,皮球踢到了自己脚下,自己应该踢向哪里?
在尼古拉二世纠结的时候,宁远却是一副轻松惬意的神态,高调出行,视察朝锦铁路施工现场,十辆最新款龙旗荣耀轿车,完全和戈辉一模一样的排场,这说明什么?
事先得到通知的记者们,已经先一步到达施工现场。所有的照相机和电影机,同时对准了被邱千城拉开车门的龙旗荣耀轿车,一身将官服的宁远从车里钻出来,向工人和记者们,像戈辉出现在公众面前那样,轻轻挥手。记者们及时按下了相机的快门,时间在这一刻定格。
宁远的高调亮相,是否代表着北方禁卫军和北方经济特区进入了宁远时代呢?很多人都在想着这个问题,很多人拭目以待。
东北铁路建设总公司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洛华生,立即上前,迎接这位新老板。看到意气风发的宁远,洛华生不禁想起去年十月末,戈辉视察试验环线时,指点江山勾画宏图的情景,造化弄人,如今已天人两隔。
“宁参谋长,总督衙门遭袭一事,已经过去……”《字林西报》东北特派记者成实上前,勇敢地提问,但却被宁远的副官邱千城粗暴地打断,直接推开,直接警告:“你最好不要靠近,今天不是记者招待会。”
“我今天虽然是专程过来看,但我并不想改变什么。”宁远直接给洛华生吃了一颗宽心丸:“凡是总司令做出的决策,我都坚决维护;凡是总司令提出的主张,我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总司令依然是特区的旗帜,特区局势必须稳定,决不可动荡。不论是现在,还是以后,我们依然需要用戈辉思想来武装全军,指导全特区人民。”
宁远告诉洛华生:“你以前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依然按照你的计划继续施工,我决不干涉。”
“进入冬季以来,由于天气寒冷,道床施工全部停止,但辅助性施工仍在继续。”放宽心的洛华生开始介绍:“我们计划在06年结束前,道床施工全部完成,07年1月份开始铺轨,7月末包括钢铁大桥在内,全部完成铺轨,8月开始试运行,12月开始体验试乘,08年1月1日,正式开通。”
“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按照你的计划进行,我不干涉。”宁远并不关心这些,他直接说道:“我来,还有另外一件事安排你。”
“参谋长请讲”洛华生表情一滞,他就知道,宁远突然来视察肯定有别的事情,刚才的漂亮话说完了,该说正事了。
“奉天的仗打完了,大连旅顺也收复了,我们俘虏十几万日军,还有三十多万日本移民,不能让他们白白的浪费粮食,得给他们找点活干。不把他们累个半死,我怕他们有别的想法。”宁远才不在乎洛华生想什么,直接说道。
洛华生表情严肃地听着,认真地点头,他立即调整心情,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
宁远把目光移向记者们,给记者们拍正面照的机会,继续说道:“我要你立即派人去奉天,去大连,做中东铁路复线化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你要着手成立东北铁建第二工程局,专门负责中东铁路复线化改造工程。”
“明白,立即安排。”洛华生放心了,他没想到这么简单。在他看来,只要和铁路建设相关的,都是小事儿,他只怕有别的幺蛾子。
“别急着答应,我还没说完呢!”宁远不高兴地白了洛华生一眼,继续说道:“你接下来还要成立东北铁建第三工程局,着手修建宽城子到图门江出海口的宽图铁路。”
“啊?”洛华生一时间思路没跟上,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宽城子?图门江?”
宁远不管洛华生的反应,继续说道:“我计划在图门江出海口建设新城,即图门江市,建设图门港,需要一条复线铁路与中东铁路相连,这条铁路,非常重要,和朝锦铁路一样重要。”
“明白!请参谋长放心!”洛华生立即表态,只要是修铁路,他无惧困难。
宁远强调:“所有铁路工程,都以朝锦铁路为标准,在时间上我没有要求,我也不考虑建设成本,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明白,我们东北铁建一定高标准,严要求,修出大清国最好的铁路。”洛华生立即保证。
宁远说完,没有再理洛华生,直接走向铁路建设工人,直接问候工人,嘘寒问暖,有什么要求,工资够不够花,娶没娶婆姨,有没有娃,娃上学了吗?各种问,他心里觉得好麻烦,但这都是临行前,戈辉特意叮嘱的,不要怕麻烦,越具体越好。
宁远觉得,戈辉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表面风光无限,背后是千头万绪的麻烦,还是军队的事情简单。事实上,宁远的目的也不是视察,他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给一些人施加强烈的心理暗示,关于戈辉,我还是什么都不说,你自己想。
特区广播电台下午2时的新闻节目中,报道了宁远视察朝锦铁路施工现场,以及宁远在现场说的话。
听到这段新闻,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
普通特区民众,关注的是宁远和戈辉一样的亲民,对工人嘘寒问暖,看来宁远执政特区,自己的日子不会有太大改变,挺好。
商人更关心图门江市,图门港,这里面有巨大的大商机。同时,也意识到,特区的宁远时代真的到来了。
特区的官员们开始意识到,宁远真的要执政特区了,看来戈辉真的在17日深夜的袭击中去世了。那么,宁远真的能彻底掌控特区吗?我自己是否能在这权力过渡期间,抢占更多的利益呢?比如,特区商务局政策研究室主任钱路宽,他发现了巨大的操作空间,马上联系了其他人,他觉得他们的机会来了。
北京的朝廷也开始接受戈辉去世的事实了。光绪和袁世凯,已经开始思考怎么和宁远接触?必须尽快接触宁远,尽快拉拢宁远,光绪的扩军计划,离不开宁远的支持。
列强也不得不接受没有戈辉的事实了。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了宁远身上,宁远能代替戈辉吗?德国领事乔纳斯认为,起码在战略眼光上,宁远肯定无法和戈辉相比,但是现在德国没有别的选择,为了德国在北方经济特区的利益,只能接受宁远。美国领事哈克认为,宁远可能是美国更好的选择,戈辉太精了,如果戈辉不让步,美国根本无法在戈辉那里占到便宜。最让列强无法理解的是,特区外事局,一直回避正面回答戈辉相关的消息,戈辉绝对是外事局最敏感的词汇,坚决不碰。
戈辉的母亲安宁,心中疑云渐起,为什么是宁远?之前不是一直是小二(戈辉)吗?小二在忙什么?安宁说出了心中的疑问。早已知道原因的金永安连忙提出了好几个假设,总之,就是二少爷(戈辉)太忙,宁远是二少爷的磕头兄弟,是二少爷最信任的人之一,让宁远分担一些,也是正常情况。再说,大前天早上,吴巧这小子不也匆匆忙忙的回朝阳了嘛,连亲爹都不陪了,肯定是忙啊!母子连心,安宁心里还真没有戈辉去世的感觉,自然不会有过多的联想。醉心于武道,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戈依光,就更没有想法了,如果不是安宁提起,小二的名字都不会进入他的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