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郞,直接越过总司令大山岩,果断下令:“全体撤退……”
“通知下去,立即撤退,按计划撤退。”黑木为桢双手支撑在桌面上,在自己的指挥部里大吼。
“不用管其它,立即撤退。”乃木希典对通讯兵大吼:“快去通知,依ke——(ke按照汉语拼音的读法,读作kie,这里的意思是‘快去’)”
奥保巩也在第一时间大吼:“撤退,立即撤退,哈牙库(快点)!”
野津道贯正在外面,第一时间跑向自己的战马,劈出指挥刀:“撤退……”
川村景明同样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撤退命令,用最强的火力,从支那军辽阳防线的侧翼突围。
“决战开始了,战斗由禁卫军主动发起,这是禁卫军与日本满洲军的棱哈之战。整个夜空都被炮弹打红了,你们无法想象我此时此刻看到的一切。绚烂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除夕夜的烟花也无法与之相比。我讨厌战争,但我爱上了此时此刻。”《战场特别报道》的腾冲,站在高架上对着话筒嘶吼:“看吧,奉天防线上的禁卫军战士,直接冲出前沿阵地,向日军阵地发起最强冲锋。复仇的时刻到了,这让我想起了甲午战争,想起了旅顺大屠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已经过去十二年了,禁卫军等不了了,旅顺的五万冤魂等不了了,大清国等不了了。就在今夜,就在此时,就在奉天,杀吧,杀光他们,复仇,复仇,复仇……”腾冲喊破了嗓子,他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向了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晚上8点的《新闻联播》报道,禁卫军1、2、3、7师收复大连旅顺,三十万日本移民,走进集中营。
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让无数坐在收音机旁的听众,心情振奋,终于报仇了,一雪前耻。
“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好消息,以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好!”这是禁卫军总参谋长宁远,通过特区广播电台发出的声音:“北方经济特区,东北禁卫军,将会带着特区百姓,一起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分得土地,将会建立更多的工厂,有更多的工作岗位,让每个人都有稳定的收入,让每个孩子有学上,这就是北方经济特区。”
戈辉的钓鱼计划还在继续,只不过收效甚微,所以宁远特意跑到特区广播电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关于戈辉,他什么也没说,但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宁远说的全是戈辉。
最难受的是北京的朝廷,对比太强烈。朝阳的每一场胜利,都在无情的宣告,北京朝廷的无能,皇帝的无能。
光绪皇帝以前说话不算数,过一天算一天,朝廷荣辱,和他无关。现在掌权了,说话算数了,再听到这些,心里难受得想杀人。
“这都是朕的错吗?当初如果变法成功,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光绪在御书房里大吼。
站在一旁,一直在低头观察自己的鞋面,瑟瑟发抖的近身小太监元福,突然不知道哪根筯搭错了,哪里来的勇气,抬起头看光绪皇帝,鬼使神差地说出了他的想法:“就是陛下的错。”
“什么?”光绪怒吼。
“放肆!”光绪再吼,心中更是震惊,元福这个小太监,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
元福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罪该万死,但是已经这样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奴才不知道陛下错在哪里,但是没能把握好亲政的机会,肯定有自身的原因。”说完,跪伏在光绪面前,身上的力气仿佛被抽空了一般:“奴才该死。”
光绪最开始是愤怒的,极度愤怒,他想立即杀了元福,但是很快就平静下来,因为元福说的没错,这也是自己这些年一直在反思的。确实是自己没有把握好,受了奸人蛊惑,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决定。是自己心智不成熟,是自己的问题,怨不得别人。
“起来吧!朕恕你无罪。”光绪长长地叹了口气,平静地说道:“朕不认为自己是个昏君,但如果不能治理好国家,就和昏君无异。”
“陛下圣明!陛下一定会成为比肩康雍乾的伟大帝王!”元福急拍光绪马屁,他是真心不想死。
“行啦!朕已恕你无罪,去给朕端杯茶来。”光绪知道元福担心什么,但他已经不生气了,反而对元福高看了一眼,敢说真话的太监并不多,看来以后要多锻炼一下元福。
说到治理好国家,朝廷还真的离开不开朝阳,尤其是军队建设方面。现在戈辉没了,只能拉拢宁远了。一个不在朝廷治下的朝阳,确实让人头疼,怎样才能收回朝阳的治权呢?硬要,肯定不行。朝阳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经济、政治、军事,全面独立自主,所以只能智取,可是这智取,又如何操作呢?
元福端着托盘,回到御书房,把温热适中的茶杯放在光绪案前,轻声说道:“陛下,阿林山求见。”
“让他进来!”光绪很高兴,听到阿林山的名字,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很快,阿林山来到光绪近前,跪伏叩首:“奴才,阿林山叩见陛下。”
“起来吧!直接说事儿!”光绪回到桌案后面坐下,等着阿林山的下文。
“粘杆儿处,组建完毕,所有的监视正在进行,已经派人去了贵州遵义府。”阿林山直接汇报。
“朝阳,也要派人去,朕要知道,朝阳都在干什么。”光绪说道。
“奴才明白,目前还在继续考察合适的人选,年后派人去朝阳。”阿林山说道。
“不急,这事儿你记着就行,宁缺毋滥。”光绪强调:“朕,不要庸才。”
“奴才明白。”阿林山立即应声。
“没别的事儿,你可以走了。”光绪端起茶杯。
“奴才告退”阿林山轻轻退出御书房。
光绪放下茶杯,他想找老佛爷说一说,可惜老佛爷已经不在北京了。曾经心中最恨的是老佛爷,现在却也恨不起来了,有些事儿,总想着和老佛爷说一说。
一直守在收音机旁的慈禧太后,抬手示意李连英关掉收音机。她现在是彻底放心了,打赢了这一仗,收复整个东北也就不是问题了。
可惜,戈辉没有这个福分,当然,戈辉没了,也不全是坏事。只要拉拢好宁远,朝廷或许有机会重新掌控朝阳。朝阳的财货,军力,都是朝廷所急需的,一旦朝廷掌控了朝阳,走向中兴将不再是梦想。
想到这里,慈禧的脸上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可不这么认为,一切都在向最坏的方向发展,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糟糕的情况,满洲军危在旦夕。
此时日本满洲军撤退路线上一片混乱,大口径炮弹还在不断落下,大量收割着奔跑中的生命。在接近本溪防线的时候,遭到了地狱般的阻击,五个师的迫击炮和步兵炮同时开火,人为的制造出一堵钢铁之墙,触之必死。还有密不透风的子弹,像暴风雨一样扫向日军的肉体凡胎。这根本不是在撤退,这是一条死亡之路,没有人能活着从这里走出来。
无数人迷失了方向,很多日军直接冲向了奉天方向,冲向了辽阳方向。
迎接他们的是无数颗滚烫的子弹,是禁卫军战士发自心底刺刀见红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