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给事中:周颠
大理寺卿:冷谦
兵部尚书:谢逊(入内阁)
户部尚书:彭莹玉
工部尚书:铁冠道人(张中,字景华)
礼部尚书:宋濂
“咱们现在是战时安排,待天下大定,再行封尚。”
说完,陆晨又翻到名单的最后一页空白处,笔走龙蛇,写下几个杀气腾腾的大字:
“设锦衣卫。”
笔尖顿了顿,继续写道:
“缇骑三千,校尉百名。设南北镇抚司,诏狱。不受内阁、六部、都察院节制,直属御前。掌巡查缉捕、廷杖诏狱之权。监察百官。”
每一个字落下,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砸在众人心头。
大殿内的空气似乎都被抽干了,只剩下令人窒息的沉默。
锦衣卫!
杨逍看了锦衣卫的职权,自然知道这支只对皇帝负责的武装特务机构意味着什么。
那是悬在所有官员头顶的一把利刃!
陆晨放下朱笔,墨迹未干,朱红色的字迹在白纸上显得格外刺眼。
他看向范遥,语气平淡:“人,你们从五军之中挑选,按制度考核!”
“标准?”范遥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忠于大明。”陆晨吐出四个字。
顿了顿,补充道:“忠心,即可。”
没有提家世背景,没有提资历功勋,只有最简单、最直接、也最严苛的要求。
范遥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躬身:“臣,遵旨!”
他明白,这支力量将是帝君手中最锋利、最隐秘的刀。而他,将是这把刀的第一任执掌者。
陆晨点点头,似乎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他不再看桌上的任何文书,也不再理会殿内众人各异的心思。
“政务,按部就班推行。”他丢下一句。
“地方省府县三级官员,尽快择优报上名单,务必保证地方安稳。”
一条条指令清晰地下达,不容置疑。
“是!”杨逍和范遥齐声应道。
陆晨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忙碌。
他自己则转身,双手负后,再次踱步到窗边,目光望向远处。
阳光已经驱散了晨雾,终南山的山峦轮廓清晰可见。
山下的营寨旌旗招展,炊烟袅袅,充满了生机。
更远处,上清宫广场上,那九尊巨鼎静静矗立,在阳光下反射出古朴而神秘的光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新生王朝的命运。
陆晨的眼神深邃,无人能看懂他此刻在想什么。
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框架,对他而言,似乎只是一件顺手而为的事情。
他真正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遥远的地方。
杨逍看着陆晨的背影,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他拿起那份刚刚被陆晨添加了“锦衣卫”三个字的名单,看向范遥,压低声音道:“范右使,这锦衣卫的人选……”
范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一丝不易察觉的厉色:“我亲自去挑。保证都是对帝君忠心耿耿的死士。”
其实,这锦衣卫只是个摆在明面上的幌子,有了九鼎,陆晨自己就可以查察天下之事。
就连昨夜杨逍和范遥二人讨论政体弊端之话,他在古墓中也是丝毫不落的都知道了,杨逍、范遥也是目光长远之人,对陆晨那也是赤心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