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很好。”陆晨赞赏道,“以你的悟性,要不了多久,就能把这千手如来掌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还得多谢神仙哥哥的教导。”殷素素谦虚道。
陆晨笑了笑,没有说话。
心道:千手如来掌学成之后,后面还有拈花指等着你呢。
陆晨对殷素素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听话,照做,好处多多。”
他要将殷素素培养成自己最得力的助手。
“素素。”陆晨搂住殷素素的腰,在她耳边轻声道,“以后,这天下和你可就任我驰骋了。”
“好人…”殷素素媚眼如丝地看着陆晨,娇声道,“你说什么怪话呢?”
陆晨哈哈一笑,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惹得殷素素一阵娇羞。
这万倍经验外挂,可不仅仅能用来练武功。
用在其他地方,效果也是一样的显着。
日上三竿后。
昆仑山,光明顶。
演武场上,搭建起了一个巨大的祭坛。
今天是明教第三十三任教主阳顶天的焚寂大典。
然而,现场的气氛却显得有些诡异。
明教众人神情肃穆,但眼神中却丝毫没有悲伤之意。毕竟,在他们看来,这焚寂大典并非是真正的死亡,而是一种回归,是阳顶天的灵魂回归圣火的仪式。
对于明教而言,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开始。
这要从明教的前身说起。
明教的前身名摩尼教,又称拜火教。
是个典型的二元论一神教。传入中土后,改名明教,但其本质依旧是拜火。
而这个拜火教,可不是什么善茬。
在唐朝时期,明教就曾发动过大规模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没错,你没听错。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大名鼎鼎的安禄山,正是当时摩尼教教主!
安禄山波斯名“扎荦(luo,去声)山”,光明的意思,胡人称他为“光明之子”。
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段历史。
安禄山以摩尼教为基础,发动叛乱,一呼百应。
导致大唐元气大伤,人口锐减数千万。
总而言之,明教的基因里,就流淌着暴力和叛乱的血液,是名副其实的“前科累累”。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摩尼教改头换面,隐入地下,成了明教。
明教也逐渐融入了华夏文化,教义也发生了变化。
一句“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成为了明教的核心教义,展现了其悲天悯人的情怀。
到宋朝的明教教主,方腊的起义,那已算是正面的农民起义了。
但是,明教“魔教”的称呼却一直没有改变。
这是明教从大唐安史之乱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烙印,是洗不掉,抹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