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纪亦舟转身,眼神锋利:“我们只要先拿下数据路径的入口,再决定让谁来走。”
“告诉元资本,可以开始准备a层监管权建议案了。”
而这一份“建议案”,将会在72小时后,在世界金融组织的高层会议中正式亮相,提议将澜井系统作为——
全球监管系统底层自动化决策参考模型。
顾铭接到消息时,脸色终于变了。
“他……是要从‘幕后系统’直接变成全球金融秩序的底座。”
赵瑜惊愕:“那他就不再是个竞争者,而是……”
“系统本身。”
而此时的苏婉,正站在自己的数据光墙前,看着那座由民间投票点聚合成的“信任树”,微微一笑。
“你想当这个世界的地基?”
她轻轻抬手,激活【共鸣分析模块】。
“那我就让你听听,这个世界真正的‘心跳’。”
“你想听见他们的心跳。”
“那就别只让系统说话。”
苏婉盯着空间中那片被投票点连接起来的“信任之树”,眼神在沉默中渐渐变得坚定。
她抬手,激活了系统中的一个备用模块:
【共鸣系统:全球信任感知网络】
这是她在秩序节点10架构时便设下的“埋伏线”,原本仅为预警数据异常而设——但现在,她要将它转化为一套真正“民感可量化”的信任模型。
“你以为决策只能由算法来做?”
“那我就让‘感受’本身成为数据。”
空间内开始自下而上地浮现出成千上万条微弱数据波,每一道波动都对应一个用户——他们与秩序节点的交互频次、历史稳定率、反馈响应、是否主动参与提案、对系统的信任评价打分……
一切被建模为“信任感知波”。
【共鸣核心加载完毕】
【数据源:全球节点用户3762万份信任行为日志】
【系统判断:可初步绘制“全球金融信任热力图”】
下一秒,系统自动生成一张震撼的数据图谱。
从东亚到北欧,从拉美到撒哈拉以南非洲,整张世界地图被划分成无数“脉搏单元”,每一个跳动的区域,都在以真实用户的行为为基础,给“信任”一个可量化、可分析、可预测的形态。
“纪亦舟,你的系统再高效,也只代表了一种冷硬的理性。”
“但我这一次,要让所有人看到——信任,也能被听见。”
与此同时,顾铭和赵瑜迅速响应。
他们将“共鸣系统”命名为《全球信任感知公投平台》,并正式在各大中立国家的金融科技大会上提出运行草案:
所有接入“秩序节点30”的用户,将自动拥有“信任感知权”;
投票无须实名,完全以系统行为数据决定权重;
不再只让高层决定监管系统使用与否——普通投资者与中小金融机构,将首次拥有“制度可见权”。
当这份草案发布后,全球第三方金融平台首先响应。
来自瑞典、爱尔兰、马来西亚、乌拉圭等九个中立国家的监管委员会率先发声:
“我们愿意参与此项系统试点,并呼吁全球同步支持‘金融制度的感知民主化’。”
在社交媒体上,共鸣系统上线、我为信任投票、金融制度去精英化等标签一夜爆红。各大财经博主、投资论坛开始自发推动“信任打卡挑战”:每天使用秩序节点完成一次交易并给予反馈,累积可进入全球透明排行榜。
平台用户热评如潮:
【第一次感觉,我不是数据里的无名之人,而是规则的一部分】
【她不是要掌控这个系统,而是让我们一起来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