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井系统”不是为了摧毁“秩序节点”,而是——取代它。
她的眸子一冷。
“他不光要摧毁我,还要扮演我。”
她调出空间中尚未启用的“逻辑变异模块”,这是她此前构建未完成的实验性功能——通过构建自身思维行为模型,投射出“真实意图混淆算法”。
“你想预测我?那就猜错一万次吧。”
她在空间中敲下指令。
【启动自我行为混淆链】
【目标:虚拟澜井系统ai捕捉路径】
就在她完成最后一行代码的同时,纪亦舟那边的ai苏婉突然行为停滞。
模拟路径出现雪崩式崩塌。
系统一片红光。
“怎么回事?!”
纪亦舟猛地站起身,看着仿真图一条条崩断的推演路径。
“是她……她在喂错我行为路径。”
空间内,数以万计的数据流在高维层级交织、碰撞、扭转,最终化作一幅极其复杂的结构图像——那是苏婉亲手构建的“行为混淆系统”。
这套系统有一个别名:“镜面人格投影场”。
它的核心逻辑是:用自身行为建模为诱饵,同时反向操控对手的预测路径,使其被引导至错误的判断分支,从而实现“意识镜像反杀”。
简单来说,苏婉要做的不是挡住澜井系统的入侵,而是——让它主动走进陷阱。
“模拟启动。”
她低声一喝,空间中投影出一个“虚拟苏婉”,神态、言语、逻辑完全与她本人一模一样,却在细节处故意做出与她“真实性格相悖”的选择。
同时,这个虚拟苏婉的数据被同步投放至现实网络,通过极其隐秘的接口融入“秩序节点10”的旧结构——而恰好,纪亦舟的澜井系统,正以这个结构为母体。
“来吧,让你以为你抓住的是我。”
与此同时,纪亦舟坐在控制台前,看着“ai苏婉”模型渐渐恢复运行。
刚才那场行为崩溃,几乎让整个模拟系统重启。
“调低行为演算频率,加强感知模糊维度。”他冷静地吩咐。
他知道苏婉做了什么。
她在用一种“伪人格建模”来制造干扰,等于是给他系统喂毒。
但问题是——这毒,太像她自己了。
“她连漏洞都写得那么完美。”纪亦舟笑了,轻声自语,“可惜,我比你更冷血。”
他点开另一个模型:“部署‘对冲ai’,让两个苏婉一起跑,我不信你能控制两个投影。”
系统执行后,两个“苏婉”开始在虚拟金融市场中进行行为模拟,一个主张保守布局,一个倾向主动出击,而真实的苏婉……
则悄然消失在模拟外层。
她看着两个“自己”在虚拟模型中对冲,眼神愈发冷静。
“你已经不知道哪个是真的了。”
这一场虚拟对赌,不是算法之间的较量,而是“人性还原”的博弈。
苏婉不是纯逻辑体,她可以愤怒、犹豫、怀疑、痛恨,她的复杂性,是ai永远学不会的。
而那种“非理性的跳跃式决策”,正是她打破澜井系统的最大武器。
空间内的日志开始迅速滚动:
【澜井模拟识别模型崩溃】
【情绪预测偏差达到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