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走向承天门。
萧琰直望着前方,嘴角的笑意一刻也没有下去过……
……
宋府。
铜镜前仙姿玉颜的女子正眉目含嗔地撒着娇:“……怎的还没好呀,我方才吃下的八宝甜粥现下又觉得饿了,嬷嬷,我能不能再吃一碗?”
层层叠叠的喜服坠得宋稚绾身子重重的,她看着铜镜里自己的模样,只觉得像她,又不像她。
宋稚绾平日的妆容都以清丽雅致为主,瞧着便是未出阁的少女。
如今这般庄重华贵,她自个儿瞧着,只觉得像宫里的娘娘。
嬷嬷年老手脚不便,梳完头便在一旁候着了,此刻看见宋稚绾嘟着嘴还跟小女儿家似的撒娇,又瞧了瞧那还未上口脂的唇瓣。
终究是抵不住心软:“那便让人再上半碗吧,太子妃也莫要吃撑了……”
“吃撑了喜服会勒着,”宋稚绾的眉眼弯成小月牙,自觉接上嬷嬷的话,“谢嬷嬷提点,我都记着的。”
房中说笑声轻柔婉转。
八宝甜粥没一会儿又空了半碗。
宋稚绾回味着口中甜丝丝的滋味,忽然瞧见窗外的天色,喃喃道:“竟然出日光了,可真亮堂。”
嬷嬷抬头跟着望了眼,窗上贴的大红囍字都被照得透进一束红光。
她笑道:“下了这么多天的雪,这日头也应该出来了。”
话音刚落,身旁顿时响起紫云紫月掩着嘴的笑声。
紫月走到嬷嬷身旁,装模作样地看了看窗外,又笑着看向嬷嬷:“嬷嬷还没听出太子妃的心思呢?”
嬷嬷不明:“什么心思?”
紫云接上话:“我家小主子是说,这日头都升起来了,太子殿下怎的还没来接亲呀~”
嬷嬷愣了一瞬。
房中众人看着紫云紫月笑得搀作一团,没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
“……紫云、紫月!”
宫门通往宋府的大道上一路都派了暗卫亲守。
京城内的大街小巷早在天未亮便熙熙攘攘地涌进了人群,道旁的槐树上缠的红绸是宫里贵人用的花纹图样,但那些五颜六色的彩布却是京城里的百姓缠挂上去的。
街边还有小贩提着一大把彩布吆喝着,“只需一枚铜板一条,系在树上,恭祝咱们萧国的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百年好合、永缔良缘……”
孩童们听了便去找自家长辈讨来一枚铜板,买下彩布跑去槐树下。
“红绸太高了,咱们好像够不着……”
“狗蛋儿,要不你骑我肩上……”
“不成不成,你这身新衣裳是今日特地穿的,被我踩脏了回去要挨你娘骂的……”
负责在城中巡逻的苍七苍八正好瞧见树下这几个孩童的叽叽喳喳,二人相视一笑,上前询问了一番,将几个孩童一一抱起,让他们在树上亲手绑上那一条条绣着“天作之合”字样的彩布。
沿街的茶楼酒肆挤得更是水泄不通。
不管是卖胭脂的,还是卖黄米糕的……通通都顾不上做生意了,唯有那卖喜糖的小贩叫得最欢。
人群中撒铜钱的人分不清是哪家的达官显贵。
钻进人缝中想捡铜钱的小孩儿捡着捡着,就被提着衣襟放回人群后去了。
“哪家的小孩儿,快快站好,太子殿下的仪仗要到了……”
乐师吹奏着万年欢,锣鼓笙箫声自远处缓缓传来,百姓们纷纷屏息凝神,探着脑袋看去,生怕错过如此盛景。
若要论起来,天家为大,君臣纲常。
太子殿下原是不必亲自接亲的,历代这种天家喜事,也都是按着礼制,派重臣代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