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八年夏至,白日的喧嚣随着夜幕的悄然降临渐渐隐去,如水的月光轻柔地洒落在太医署的每一寸土地上。这座平日里庄严肃穆、弥漫着草药气息与学术氛围的地方,此刻在月光的笼罩下,蒙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神秘薄纱。
太医署地窖内,静谧得犹如时间静止的空间,只能听到两人轻微的呼吸声以及偶尔从角落传来的虫鸣声。这虫鸣在寂静中回荡,更衬出此地的幽深与神秘。
地窖中,青铜齿轮在月光的轻抚下泛起幽光,那光芒并不耀眼,却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仿佛每一丝光线都在诉说着古老而久远的故事。赢挚手持鎏金算筹,身姿挺拔而专注,双眼紧紧盯着眼前复杂精巧的机关。这机关仿佛是一座神秘的迷宫,每一个部件、每一道纹路都蕴含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赢挚小心翼翼地用鎏金算筹轻轻撬动最后一道机括,动作轻柔却又充满力量,仿佛在与历史进行一场微妙的对话。随着“咔哒”一声轻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地窖中格外清晰,仿佛是打开时空之门的钥匙。刹那间,仿佛一个被尘封已久的世界在眼前开启。
三百枚刻满小篆的玉简在铜镜的反射下,开始有序地呈现出完整的阿房宫星图。那星图璀璨而神秘,玉简上的小篆犹如灵动的精灵,在光线的交织下展现出古老的智慧与辉煌。长乐静静地站在一旁,眼中满是惊讶与好奇交织的光芒。她像是走进了一个不属于现实的梦境,被眼前这奇妙的景象深深吸引。
长乐下意识地轻轻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拾起半片青铜齿轮,仿佛手中握着的是稀世珍宝。她仔细端详着,目光顺着齿轮的纹路缓缓移动。突然,她发现齿轮内圈刻着的“廿八年·公子挚监造”字样,那字迹古朴苍劲,笔画间透露出一种岁月的沧桑与厚重。
这一发现让长乐心头猛地一震,她的心跳瞬间加快。因为她清楚地记得,骊山秦俑坑出土的兵戈铭文与之极为相似,几乎如出一辙。“这‘廿八年’,是始皇纪年?”长乐轻声问道,声音不自觉地带着一丝颤抖。她的指尖不经意间触到玉简缝隙渗出的水银,那丝丝凉意从指尖迅速传遍全身,让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忽然,她的思绪飘回到三日前,在秦陵残碑前,她也曾有过相同的触感。那时的情景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闪过,心中原本就存在的疑惑此刻愈发浓厚,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
赢挚沉默片刻,像是在回忆一段遥远而深刻的往事。然后,他缓缓解开衣襟。月光透过地窖的缝隙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坚毅的轮廓。他心口处的青铜机簧随着星图的流转,开始散发出奇异的光芒。这光芒由弱变强,渐渐形成了一个神秘的光团。
在光团之中,“扶苏绝笔”玉简上缺失的篆文逐渐显化出来。那篆文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散发着神秘而古老的气息,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在诉说着当年的惊心动魄。正是当年他与始皇共立的血誓,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又鲜为人知的历史。
长乐瞪大了眼睛,她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一个跨越千年的历史谜团之中。此刻,谜底正如同缓缓展开的画卷,一点点呈现在她眼前,让她既兴奋又紧张,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与敬畏。
子夜时分,静谧的氛围被微风轻轻打破,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忽明忽暗。跳跃的火苗为这原本神秘的场景又增添了几分诡异的色彩,光影在墙壁上舞动,仿佛无数幽灵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赢挚神情专注,将玉简小心翼翼地浸入昆仑紫草汁中。那昆仑紫草汁散发着独特的香气,与地窖中的神秘氛围交织在一起。随着玉简与药液的接触,原本看似空白的墨迹开始如同苏醒的精灵,逐渐显化出字迹。
长乐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微微凑近,眼睛紧紧盯着玉简。只见上面呈现出的是徐福东渡前的密录:“臣徐福启:墨家钜子藏典籍千卷于骊山地脉,公子挚以机关躯镇守”看到这些文字,长乐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她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更让她惊愕的是,简尾的画押竟是李斯的字迹。这一发现让她的大脑瞬间陷入混乱,无数的疑问涌上心头。而当她看到本该记载焚书令的竹简上,实际刻着的却是百家典籍的藏匿坐标时,她的内心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
“阿兄焚的是赝书。”赢挚轻轻叩击铜镜,镜中仿佛映出当年咸阳宫密室中的场景。那是一个充满紧张与神秘的夜晚,年轻的赢挚神色紧张却又带着坚定的决心,正将真本《诗经》藏入青铜齿轮。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在揭开一段被历史尘封的伤疤。
“那些年我走遍六国,把典籍刻进农具、融进兵器。陇右陌刀上的《齐民要术》,范阳犁头的《孙子兵法》,皆是如此。”赢挚缓缓诉说着,眼神中透露出对那段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长乐静静地听着,心中的震撼如涟漪般不断扩散。她从未想过,历史上那场震惊天下、被后人无数次讨论和叹息的焚书事件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巨大而惊人的秘密。那些被世人认为已经在烈火中化为灰烬的珍贵典籍,竟然以这样一种巧妙而隐秘的方式得以保存。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赢挚多年来默默的坚守与付出,他如同一位孤独的守护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文明的传承点亮了一盏微弱却永不熄灭的灯。
三更的梆声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夜的寂静,将沉浸在历史谜团中的两人拉回现实。赢挚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展开贴身藏着的《山海经》残卷。这本残卷伴随着他历经了无数的风雨岁月,书页已经泛黄,边角有些破损,仿佛在诉说着自己饱经沧桑的经历。
然而,在赢挚眼中,它却是无比珍贵的宝物,承载着古老的传说、神秘的知识以及文明的火种。书页间滑落一片咸阳宫瓦当,那瓦当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保留着独特的韵味。当面上墨家矩子纹与太医署铜人足底印记严丝合扣,仿佛是跨越时空的呼应。
赢挚指着瓦当,神色凝重,语气中充满了使命感:“墨家机关术造我这具身躯,本为守护典籍传承。每甲子更替时,需取新朝文明火种重铸心脉——太宗革新科举,便是今世的火种。”
长乐静静地听着,努力理解着赢挚的话语。虽然心中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但仍有诸多疑惑如同乱麻般缠绕在心头。忽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伸手快速抓住赢挚腕间的银铃。那银铃受到触动,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却又带着一丝神秘的声响。
她仔细观察,发现铃舌暗藏的磁针正指向《推背图》第四十五象。“所以你要我看着武周代唐?”长乐问道,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忧虑和不安。她深知武周代唐这一预言意味着大唐江山将面临巨大的变革,而自己身处其中,不知该如何面对。
赢挚却微笑着,那笑容温暖而坚定,仿佛能驱散长乐心中的阴霾。他轻轻将银铃系在长乐腰间,温柔地说:“我要你看着文明如江河,纵有改道,终究东流。”就在铃铛轻响时,暗格里滑出半卷《女则》,书页间夹着武德四年洛阳的梧桐叶。这一切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交织在一起,仿佛在预示着某种未知而神秘的命运,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们笼罩其中。
五更鸡鸣,天边泛起了一丝曙光,黑暗逐渐被光明驱散,新的一天即将在希望中开启。赢挚站起身来,神情庄重地将青铜齿轮嵌入太医署铜人。随着齿轮的咬合,一阵轻微而有节奏的机械运转声响起,仿佛是古老的时光齿轮开始重新转动。
三百尊铜人同时缓缓抬手,在晨光的映照下,那动作整齐划一,如同一场神圣的仪式。渐渐地,它们拼出了完整的《贞观政要》。长乐惊讶地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震撼与敬佩。她从未想过,这些看似冰冷的铜人竟能以如此奇妙的方式展现出伟大的着作。
更让她惊讶的是,她发现铜人指尖的星图,竟是未来百年的科举考题纲要。这一发现让她对赢挚所守护的文明传承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她意识到,赢挚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守护过去的典籍,更是在为未来的文明发展铺就道路,为大唐的学子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文明不在庙堂,在蒙童诵读的《千字文》里,在老农哼唱的《豳风》中。”赢挚说着,眼神中透露出对文明本质的深刻理解。他轻轻地把最后一枚玉简碾成粉末,动作轻柔而虔诚,仿佛手中握着的是文明的希望。然后,他将粉末轻轻撒向太医署药圃。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昆仑紫草遇墨简尘竟开出墨色花朵。那墨色的花朵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娇艳,花瓣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墨色花朵宛如文明传承的象征,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独特的魅力,给人带来无尽的希望与憧憬。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地窖时,程咬金大大咧咧地走了进来。他本是来找赢挚商议农事,却撞见了神情有些恍惚的长乐。程咬金看到长乐的神情,又注意到她与赢挚量天尺上“贞观八年”的磨损痕相映,不禁摸着络腮胡嘟囔:“这劳什子文明,倒比老程的陌刀还沉。”说罢,他将新铸的犁头重重顿在地上,那巨大的声响在窖内回荡,惊起满院衔着紫草籽的报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