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里。
女人们都着急的围上来,各自问着各自的男人,码头那边发生什么事了?怎么还打了起来?有没有受伤之类的。
“行了,多大点的事,至于大惊小怪的么,咱们村那么多人呢,还能让我们吃亏不成。”
赵父坐到凳子上,拿出大烟袋就要抽上两口。
压压惊……。
“村里人又不是关系都好,这不是怕真动起手来他们光看热闹么,对了,动手了么?”
“阿嫲,阿嫲,动手了,给找事的人都干翻了,哈哈哈……,给他们打的都躺地上起不来了……。”
赵大嫂伸手对着阿海脑袋就拍一下,“哪哪都有你的,还不给我回去……。”
“行了,时间不早了都回去,都回去吃饭吧,有啥话明天再说。”
赵母开始赶人,知道自家没吃亏就行,这些年世道动荡不安的,打架斗殴的事情时有发生,她们也都习惯了。
“行,那我们先回去了。”
赵大嫂转身要走前见儿子还老神在在的没动地方,伸手揪住他耳朵。
“天天的蹭饭没够是吧,赶紧跟我回去,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你三叔迟早让你吃穷了……。”
“那你多拿点给三叔就好了,这边人多还热闹,做的东西又好吃……。”
“小兔崽子,你都要气死我了,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白眼狼……。”
赵二嫂对这话太认同了,看着跟在阿海后面的阿呆和大嫂抱怨,“我们家的也一样,他三叔放屁都是香的……。”
走在前面的赵大哥、赵二哥可不想听女人默默叨叨的抱怨,加快了脚步往拉开距离。
吵吵闹闹的人都走了,院子里立刻安静下来。
在家呆了有四五天,阴雨天气才结束。
时间也来到了11月底,这一段时间啥事都没发生,想着天晴还要出海,怕别摸过来找事。
赵东还拜托娘家是那边的翠花嫂子过去打听一番。
农村的八卦都是在妇女闲聊中广泛传播的,找她们去打听准没错。
事实也是如此,翠花回来幸灾乐祸的笑着和她们八卦,说那三父子在他们村现在口碑极差。
被怂恿着过来找事的人家,话里话外怨上了他们了,现在都躲在家里,一般也不出门。
这样挺好,至少不会在过来找事,赵东也放心了,
冬天的鱼儿活性很低,好多都会洄游到温度相对稳定的深水区过冬,浅海的鱼获相对减少。
所以有经验的渔民,这个季节都会选择底层作业。
到达作业海域,赵父去船舱拿来鱼竿,跃跃欲试的要在钓上来一条大的。
赵东也没事就躺在甲板上晒着太阳,浑身暖洋洋的还挺舒服,听着海浪声,渔船规律的摇晃着。
迷迷糊糊的他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睡了过去。
“东子,别睡了,起来收网吧。”
“嗯?啊……,好……。”
赵东睡眼惺忪的坐起来,缓了两秒钟,起来开始干活。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要是还在浅海作业,怕是要搞不到什么大货了,难喽,一天比一天难哦……。”赵东说着话按着起网机开关。
“咱们还好,一直都跑的远……。”
随着起网机的轰鸣声响起,他爹后面的话赵东都听不清了,索性都不在说话,专心收网。
渔网一点一点的被拉出海面,赵父一个人解鱼还有点手忙脚乱的。
抬头间他发现了渔网上的异常,连忙转头大喊:“东子,东子,先别收了,你快过来看看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