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济的意思是,拿下周虎,严刑拷问,探知周熊的消息。
隆武帝想了想,轻轻摇头:“暂时不可打草惊蛇。”
“毕竟,戚月山和玄甲军是否背叛大乾,并无充足证据。”
其实,隆武帝是想收买人心,毕竟戚月山在大乾的军中威望太高了。
玄甲军,更是大乾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
“不过呢,爱卿倒是可以对周家村,对洪县多一些关注。”
“但凡有任何重要的消息,可随时向朕汇报。”
皇甫济答应下来。
“至于这个周处……”隆武帝再次往那两张纸上扫了一眼,淡淡说道,“单凭这几首洪灾的诗和这几个对联,这周处只能算是小有才华。”
“毕竟,这种诗,我大乾能作出的人,实在太多了。”
“至于这对联嘛,只是小才,算不上大才。”
话音刚落,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进来,双手托着一个圆筒。
“启禀陛下,暗卫有报。”
正常情况下,暗卫有报,都会报到皇甫济的手里。
皇甫济看过之后,会过滤一遍,只将重要的消息向隆武帝汇报。
现在,皇甫济在大乾殿,暗卫就把消息送到这里来了。
皇甫济从太监的手里接过,打开封印,取出一张纸来。
大概扫了一眼,皇甫济说道:“启禀陛下,这也是几首诗,也是出自周处之手。”
又是周处的诗?
隆武帝有些不感兴趣,淡淡说道:“朕就不看了。”
皇甫济再看了一遍:“启禀陛下,其中有一首,似乎与众不同,应该是好诗。”
嗯?
连皇甫济这个武夫都觉得是好诗,应该是很不错的。
隆武帝摆手:“呈上来,让朕看看。”
贴身太监立即快步下了台阶,从皇甫济的手中接过那张纸,又回身上台阶,恭敬地摆在龙案之上。
隆武帝拿起,开始仔细看。
“噢,是抒月的诗词。”
“嗯,这几首诗明显比周处诗会大赛的那几首,水平高多了。”
“或许是洪灾这个题目,确实有些难吧。”
隆武帝看完了前五首,就盯上了第六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立即,隆武帝的眼睛就亮了。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隆武帝的眼睛更亮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这五个字,一下子就写进了隆武帝的心里。
天底下,还有谁比皇帝更能体会这五个字的艰辛和害怕呢。
不一会儿,隆武帝读完这首词,立即拍案:“此子,有大才。”
“日后,但凡此子再有新作,第一时间送到朕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