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等大臣到两仪殿,李世民还没来,众人只见太子伏案疾书,猜测太子该是又把皇帝惹毛了,被罚在这里抄书。
李承乾颔首还礼,又向魏征单独见礼。
魏征上前去看李承乾案上的手稿,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心疼起自家的学生。
“这种事情交给弘文馆那群经学博士去做就行了,还要你来做。”
李承乾道:“弘文馆博士排版注解的潦草,我同陛下请诏,两仪殿朝议时做排版注解。不影响参加朝议,还注解了古籍重新排版,一举两得。”
魏征道:“臣上次同陛下去弘文馆看过了,不及殿下注解排出来的《论语》,也谈不上潦草吧?”
李承乾笑道:“潦草与否不论,您是我的老师,老师看到学生青出于蓝,您就说开不开心。”
魏征哈哈一笑,道:“开心,老臣特开心。”
李世民从内殿出来,众人忙行礼参拜,他在主位上落座过后,道:“什么事情,让玄成这么开心?朕在内殿,都听到你的笑声了。”
魏征遂将方才的事情如实说了,李世民看了眼挥笔如风的李承乾,同样的一句话,他说李承乾直接来一句他没见过更好的,换做魏征说李承乾小心逗魏征开心。
“还好是说清了,不然的话,玄成上一篇疏,指责朕对太子不慈,朕可就冤枉死了。”
众人闻言,皆是一笑。
朝议第一件事,就直接将李世民干红温了。他为追随自己多年的将军赐姓,卢家家主前往祝贺,只拜关陇李姓,不向被赐姓的将军行参拜之礼。
李承乾手上动作不停,卢家只拜关陇李姓,不拜皇帝赐姓的将军,就差没直接说皇帝的关陇李姓血统不纯,不够资格让他们拜的。
孙伏伽又上疏,卢家等人在酒馆吃酒,酒醉之后议论前隋与李唐,自称弘农杨氏和关陇李氏的问题,孙伏伽欲言又止。
李承乾已经猜到后话是什么,酒精上头,估计把隋唐两朝皇族攀扯大族,实则乱认祖宗的事情抖出来了,他不禁暗下感慨:世家就是头铁,贴脸开大,这可比玄武门还能刺激皇帝。
“让刑部去查,有一个算一个。”
“不可!”魏征出面阻拦,道:“陛下登基之初,曾下诏世与民二字只要不连用就不用避讳,这彰显了陛下以民为本,以民为重的仁政治理,如今怎能为庶民几句闲言碎语,就轻易诛杀,这不符合陛下仁政的治理。”
卢家藐视统治者,藐视朝廷,加上范阳卢氏的地位,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不言而喻。李承乾暗暗摇头,时代的局限,他这个师傅也不能免俗,去捧世家的臭脚。
隋唐门阀士族极重血统,皇帝打压门阀士族的同时,又极其忌讳有人议论关陇李姓。卢家这一次,明显踩到皇帝的底线,皇帝直接驳斥了魏征的进言,坚持要严惩卢家家主。
魏征同皇帝争辩了半晌,始终无法扭转皇帝的态度。
房玄龄等皇帝说完,看向一侧奋笔疾书的李承乾,道:“太子殿下,您意下如何?”
大唐第一宰相点名,李承乾停下手上的狼毫。按照正常剧本,他应该卖房玄龄和魏征一个面子,请求皇帝饶过卢家,朝中大臣八九成都是有郡望的没落世家,他可以趁机拉拢一波。
李承乾心下冷笑,不愧是房玄龄,媳妇儿出身范阳卢氏,自己也想与卢家结亲,又不愿意给卢家求情得罪皇帝,所以直接来个祸水东引。
房玄龄的心思不难猜测,大抵是看到皇帝对他的态度,想着他若开口,皇帝有概率卖他一个面子,把太子作为突破口的房玄龄,也能在卢家那里讨到好。高宗把房家扔岭南去吃荔枝的行动,干得实在太漂亮了。
李世民也看向李承乾,没料到房玄龄会把李承乾扯进来,且不说李承乾对魏征的敬重,就说他当年和李建成夺嫡,这种问题上怎么回答对自己有利,都不用想的。
旁的事情,李承乾开口,他可以给李承乾面子。可这一次的事情,卢家直接一巴掌甩他脸上了,他要是不处置,那群世家大族往后只会更造次,新修的《氏族谱》也完全失去了意义。天老爷来了,卢家也要严惩不贷。
“太子排版《尚书》,排到第几章了,拿过来朕瞧瞧。”
皇帝的意思不言而喻,不想听到太子为卢家求情,李承乾听懂了皇帝话外之音,整理手稿完手稿,拿上去递给皇帝。
“太子殿下,此事您是怎么看的?”
李承乾看过去,萧瑀,兰陵萧氏,现如今江东士族的魁首,妥妥的大族。
“排的好,排的好,就是辛苦太子了。”
皇帝两次出来和稀泥,摆明了不愿意太子发表意见,李承乾也自觉闭嘴,看魏征要继续说。
卢家的事情尚未下定论,魏征出列。
李承乾在魏征开口之前,出言道:“魏卿,陛下施行仁政与朝廷法度并行。仁政的前提是要守法,卢家蔑视天子,藐视君威,罪犯欺君。不守法度之辈,如何要求天子仁政?”
不等魏征回答,李承乾又道:“与座诸公,皆是朝廷命官,天子是朝廷之元首,元首受辱,诸公同辱,今诸公为卢家开脱,无异于自辱。”
李世民轻笑,从前他被李承乾气的头风发作,现在这张嘴堵别人,真叫一个痛快。
“诸葛武侯曾经说过,不宜妄自菲薄。范阳卢氏是大族,可即便是大族那是天子之臣,是朝廷治下的百姓,诸公位列朝堂之上,何意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魏征道:“太子殿下,您这是强词夺理。”
李承乾笑道:“即是强词,那师傅把理夺回去。”
魏征:……
李世民将手稿还给李承乾,道:“排的不错,太子勉之。”
李承乾小心看了眼魏征,师傅被他气的不轻,可他现在所处的位置,优先考虑这个位置上的利弊得失,只能先对不起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