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甚少看到父亲这般脆弱的时候,准确的说他只看到了三次,第一次是母亲去世,第二次是称心之死他和父亲第一次正面冲突,第三次是他被废黜时的诛心之言。
孩子成年断奶,无关年纪,在于是否完成精神上的弑父弑母。具体在什么时候,每个人经历不一样,精神断奶的时间不一样。
儒家营造的家庭体系,要求天伦之乐,又要求儿女顶立门庭,所以儒家体系下的中国父母,既要儿女百依百顺的孝,又要儿女独当一面成才。两种背道而驰的寄托绞在一起,突出一个拧巴。
大多数中国儿女,一生都没能完成精神上的弑父弑母,侥幸完成的,认知到了这种拧巴教育方式对自己伤害,却无法感同身受儿女,最后把悲剧留给下一代。
第一世的他,自始至终都没完成精神上的彻底断奶,那一场糊里糊涂的谋反是他精神断奶的开始,但那个开始太脆弱了,以至于看到父亲被他诛心,他还会心痛不忍。
按照袁李二人的说法,谋反以后的他穿到未来,以他对自己的了解,一开始可能会有些失常,但以爸爸和妈妈对儿女的教育来看,他应该很快能恢复平静,精神上还会依赖起新的父母。
李承乾现在巨心疼爸妈,好不容易把他教好了,又送过去一个初始化版本的他,活脱脱一个问题少年。想他刚穿回来时,李象那副德行,他可比李象难缠多了。
见面三分情,老板的感情牌,李承乾表示很无奈,现在的父亲不是曾经那个伤害他的父亲,可他心里清楚,如果他没有完成精神上断奶,现在这个父亲就是以前那个父亲。
一千四百多年轮回,直到遇见爸爸妈妈,他才想明白这个道理。父亲爱的不是李承乾,是这副身体里的高明,同一个灵魂,轮回转世之后,经历不同,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一个人。
李承乾不知道该怎么安慰父亲,正史上记载最爱哭的皇帝,无论是政治作秀还是一时的情感波动,哄一个爱哭的领导都很让人头疼。
“陛下,落泪会加剧头风病。”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从榻上起身跪到父亲面前,道:“陛下,现在的承乾不好吗?”
李世民抚上李承乾脑袋上,道:“很好,是阿耶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李承乾道:“陛下觉得好,那便是最好的。”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儿子,内心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作一声叹息,道:“地上凉,起来吧!”
李承乾起身坐到榻上,想到自己的以后,原来的他不会回来,谋反是不可能的。可他的寿命只有那么点儿,让妻儿出局,还能荣华富贵一生,就只能寄托于老板了。
“陛下!”李承乾从榻上翻身下地,向父亲叩首道:“臣愿竭尽毕生所学,向陛下和朝廷尽忠。臣想求陛下一道密诏,若臣天不假年,求陛下废黜臣膝下孩儿宗籍,送他们去岭南远离是非。”
李世民脑袋瞬间一片空白,求他将来立皇太孙他还能理解,这个要求闻所未闻。
“高明,你是不是脑袋烧坏了?”
李世民带着满脸的疑惑去探李承乾额头,被李承乾避开了。
“陛下,臣清醒的很。”
说着,李承乾起身从八宝阁上取下来他此前画下的图纸,从袁李二人留话他就开始着手,不超越封建社会生产力,他可以放开手做事,同老板谈交易。
此前他有顾虑,是怕他的行为改变某一段历史,影响到后世,现在他是一点儿都不怕,平行时空,不影响后世,那就不需要畏首畏尾了。
“陛下,这是臣画的草图。”
李世民看过问道:“像是翻地的东西?”
李承乾点点头,想到自己这一千多年的经历,如幻如梦,遂道:“陛下圣明,臣梦中偶然所见,醒来就画了这图。若能造福一方,自然最好,若不能也就浪费几根木头。”
李世民道:“高明,这是同阿耶谈条件?”
李承乾点点头,道:“之前修筑水渠,陛下就说赏赐,臣没有要,加上今日这一张草图,此二项事宜,若全部落在实处。臣求方才那样一道诏书做赏赐,应当不过分吧?”
实在是不理解李承乾的想法,观音婢去世,他又是多年忽视,几次大病,这孩子脑袋多半是病的出问题了,正常人不会把废黜儿孙宗籍,流放岭南当赏赐。
“图朕收下了,让少府监去赶制,今年春耕试行,若是真如高明所言,朕自然要给你赏赐,厚赏。”
得了父亲承诺,李承乾如释重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寿数有限,也只能以他的方式保护他的儿孙。虽然,他也不知道这样的安排,他的儿孙以后会不会恨他。
看到李承乾的表情,李世民观图不语,父亲有大功于朝廷,赏儿孙一个废黜宗籍,流放岭南。这赏赐李承乾敢要,他可不敢给,换做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敢给,且不说满朝文武奏疏会把皇帝淹死,给了以后谁还会为朝廷做事儿?
“有阿耶在,高明就算真的天不假年,你的孩儿也会衣食无忧,无病无灾一生的。”
李承乾道:“陛下的话臣信,可陛下万年之后,臣不敢信新皇。”
李世民叹气,道:“说来,你还是放不下青雀那档子事,阿耶给你保证,不会让青雀越过你的,他也不会威胁到你太子的地位。”
李承乾不想吐槽,老板这饼画的有多烂,心里真是没点儿数,除了一个太子的名分,李泰从配置和待遇上,哪一个没越过他这个太子?
“陛下答应给的臣赏赐,事成之后,臣向陛下讨要,陛下莫要失信于臣。”
听到儿子质疑,李世民不以为忤,拍拍李承乾肩膀,道:“阿耶的小鹞鹰放心,不需要你来讨要,阿耶直接给。”
赏赐是肯定有的,但他自始至终都没答应赏赐李承乾,儿孙废黜宗籍,流放岭南。
“高明好生歇息,明日开朝,朕也要早些回去歇着了。”
李承乾将皇帝送出去,解决了一桩大心事,李承乾长长的舒了口气,眼下他只需要培养心腹,安排到岭南,到时候接应苏氏母子,搞个人间蒸发。
有了目标,李承乾干起事来格外卖力,每日早朝结束就马不停蹄的回东宫换衣服,领着常何一众人穿梭在京兆的崇山峻岭之间。
灾民不好找,流民不少,李世民拿到图纸之后,当即下令户部拨款,工部有司负责制定开凿计划,先就近征召一批流民,按日计薪修筑灌溉农田的水利。
二月春耕,少府监早就将李世民要的新式犁铧铸造完毕,李世民领着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马周等一众大臣一起去京郊观看新式犁铧开耕。
耕种效率大幅度提高,朝中大臣上疏请求皇帝嘉奖铸造新式犁铧的匠人,李世民笑而不答,依照目前的进度,截止四月份第一条灌溉用的水渠就能贯通。四月,春旱之际,他在等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