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昨夜咳嗽了一阵,我给端了碗水,她让我滚去睡,天亮我再去奶奶就没气了,啥话也没跟我说。”
旺儿娘不安的挪动了一下身子,手紧紧的贴在衣服上,里面是刚才从箱子里翻出来的二两银子,老太婆对她不好,她才不要把这点钱全花出去呢。
三大娘出来跟村长说了。
村长沉吟了一下,“五婶子娘家在山里头,这么大雪也没法去送信啊,问问旺儿娘,她娘家能来人吧?等她娘家来完人就下地吧,咱帮趁着点。”
“我娘家人不知道去哪里了,我没有他们的信。”
村长这才想起来旺儿娘是逃荒路过这里,被她爹卖给五奶奶家当童养媳的。
“那停一天,明天上山吧,我找地理先生带几个人先去点穴刨坑。”
这么冷的天就怕地不好刨,都冻上了。
五奶奶的后事就这么草草办了,没办法,谁让她家又没人又没钱。
日子慢悠悠过着,张君润十二岁考过了县试,成了一名小小的童生。
来杜敏家里的媒婆多了起来,本村的婶子大娘大嫂子的也都找借口往杜敏家跑。
杜敏家早搬到村北头了,一溜五间大瓦房,大大的院子,谁看了不眼热。
两个儿子,一个是童生,往后还得考秀才,大儿子虽然在家种地,但是长的高高壮壮的,家里十五亩地,打的粮食娘三个肯定吃不了,多好的女婿人选啊。
一天张五哥扛着锄头从地里,羞涩的对杜敏说道,“娘,您能不能帮我上四奶奶家提亲?”
杜敏惊奇的问道,“四奶奶家?你看上她家哪个丫头了?”
张五哥口中的四奶奶就是四婶,她家三个儿子生了五个孙女,岁数差不不了几岁。
“是蓉姐儿,二叔家的老大。”
“是那孩子啊。”
杜敏脑中出现一个不算太高的圆脸姑娘,见人总是怯生生的,不是背着弟弟,就是背着弟弟。
“丫头倒不错,可她家人口太多了点吧?下头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只怕没有什么嫁妆。”
张五哥急切的说道,“娘,没有嫁妆怕什么?咱家又不缺她那点东西,她很勤快的,种地喂猪洗衣服,样样都会干,我俩好好种地,日子肯定能过起来。”
杜敏深深的看了张五哥一眼,“就因为她能干,你觉得她娘会要多少彩礼?”
她底下那么多弟弟妹妹,她娘能轻易让她出嫁?出嫁了家里地里的活谁干?
“多少?娶媳妇都是十两八两的吧?”
“我托人去给你说,行不行的可不是我说了算的。”
“为啥会不行?她人很好的。”
“我知道她很好,可是五哥你要知道,她的婚事不是她自己做主,得看她爹娘的意思,这么说吧,村里人讨个媳妇十两八两的都有,再多一点,十二两十五两,没有超过二十两的,你看着吧,看看她爹娘能要多少?”
杜敏没说出口的是,万一是个伏地魔,离娘家这么近,往娘家扒拉东西最方便了。
找了二婶当媒人,当天晚上二婶就来给回话了。
“二婶,怎么说?”
二婶拍了拍杜敏的手,“要我说啊,你家五哥条件这么好,找个啥样的姑娘不行?我那个侄儿是个没成算的,他那个婆娘狮子大开口,要一百两彩礼,我都说不出口,又不是天仙,咋能这样要法?我劝了半天,她只不松口。”
杜敏扫了一眼目瞪口呆的张五哥,“那行,二婶子,既然这样也是两个孩子没有缘分,辛苦您了二婶。”
“嗐,就这两步路,有啥辛苦不辛苦的,我只心疼我那个侄孙女儿,多能干的一个丫头,过了你家这个村可再找不着这么好的人家了,唉,有她爹娘后悔的时候。”
杜敏给二婶提了一包点心,“回去给小孙子甜甜嘴,不能叫您白跑一趟。”
“不不不,这不能要,就是递个话的事,还没成,要是成了我拿着就罢了。”
“成不成您都跑腿了呀,快拿着。”
送走了二婶,张五哥抱着头蹲在地上,“娘,我,我真不知道她娘是这样的人,她,她也太可怜了。”
“可怜见的,咋整?托生到这样的娘肚子里,这就是她的命。五哥,娘再给你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