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先生一直没有再言语。
过了许久,直到小传义看完最后一页,把书阖上时,他才坐到小传义面前,问:“简单总结一下。”
小传义正襟危坐,认认真真地回答:“传义总结了十不可。”
公孙先生看着他,示意他往下说。
小传义分外从容,朗朗说出他的感悟。
“为人,绝不可以虚伪;处事,绝不可以矫情;聪明,绝不可以自诩;慷慨,绝不可以望人;权势,绝不可以入迷;名利,绝不可以刻意;担当,绝不可以旁观;本分,绝不可以权衡;放下,绝不可以空讲;良善,绝不可以御敌。”
十个不可,小传义滔滔讲述,神情间没有任何疑惑与迷惘之色。
公孙先生颔首:“总结得很到位。从里面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条。”
小传义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答案:“本分,不可以权衡。”
该是一个人的本分,那就应该很好地去完成,不能在自己的本分内还要去权衡利弊得失。
正所谓“得志者,泽加于民;不得志者,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为人的基本,就是尽到本分。
公孙先生没有评价小传义的选择好还是不好,他只是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天下读书人,都觉得读书重要,但他们不知,为人比读书更重要。”
“所以我教你的第一课,便是做人。身为夫子,我希望自己的弟子正直、勇敢、善良、勤劳,能堂堂正正的做人。”
小传义点点头:“夫子的教诲,传义记住了。”
公孙先生道:“古圣贤曾言‘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凡事都不能强求。”
“只要能做到宠辱不惊的人,就算没有太大的作为,也会取得超出寻常的成就。”
顿了顿,公孙先生意味深长地道:“但是,读书不是参禅,太过正派的思想不是糊弄人的,便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用一生参悟出来的所得。”
“听着很有道理,但它们却只能培养你的心性,不能教你如何更好地在这世上立足,没有任何实用技巧。”
“所以天下才会有那么多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满口仁义道德之乎者也,实际上生活一塌糊涂。”
“你曾祖父,大概是一个较为不同的存在,他很值得敬佩,却也逃不过这些思想的束缚。现在,为师要教你的,是另一种不同的思想与观念。”
小传义眼眸微睁,从这种细微的动作,可见很是震惊。
他本以为,曾祖父已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表率,却没想到,夫子会说曾祖父读书读傻了。
他迫切地想听到夫子想要教给他的知识,但他还是很懂得克制:“请夫子赐教。”
公孙先生慈蔼的笑容里,竟多了一丝炙/热与疯狂。
他说:“传义,想做一个纯粹的好人,可以选择剃度出家,也可选择束发修道。”
“但如果你有更为远大的目标,只做好人不行。好人,坏人,高尚的、低级的、良善的、恶毒的……你都要学会去做。”
“所以为师认为,‘良善,不能御敌’才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其余的都只是辅助。”
“你只有学会恶,才能懂得怎么制恶,哪怕你学不会,也要懂。只有把这些复杂的人性都参透了,才能无往不利。”
小传义终于无法克制,那震惊的神色就这样溢于言表。
白家流传着英雄的故事,他所接触的一切,都是积极向上的。
曾祖父教他正直,父母告诉他要善良,大姑姑让他明白了担当,而眼前的夫子,却告诉他,只是这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