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一行,致使白琇莹的伤加重了许多,此时她正遵从大夫的嘱咐,躺在床上养伤。
与小传义一起守在灵堂的,便只有几位嫂嫂。
五嫂崔氏心不在焉,好几次被火烧到手指,直到痛了才缩回。
六嫂杨氏劝慰她:“可是担心五哥?放心吧,有大姑娘在,五哥不会有事。”
崔氏道:“我信得过大姑娘,只是担心阿璟的身体,受了那非人的折/磨,岂是一两日就能恢复的?今晨起来时,他脚步都是虚浮无力的。”
二嫂任氏道:“我知晓你担心,但今日军队前去清理战场,我们过去也只有拖后腿的份。”
三嫂附和道:“大姑娘把我们留下来,不止是因为今日情况特殊,她也是想让我们多休息。”
四嫂接道:“对啊,即使我们也想去,也不得不考虑大姑娘,要是我们去了,她还要顾及我们,根本应接不暇。”
任氏又道:“所以你别担心了,安心等明微回来,我相信她会照顾好五弟,也能带回好消息。”
说到这里,众人不约而同看向俞皎。
今日的俞皎,显得十分冷静。
她静静地跪着,默默往火盆里丢纸钱。
白瑜生死未卜,她本该是最担心的一个,但却出奇冷静,不由叫众人担心。
任氏刚想开口,小传义回身握住了她的手,轻轻摇摇头。
有了小传义的提示,任氏索性放弃询问。
崔氏见状,连忙出声:“我信大姑娘。”
一句话,结束了交谈。
灵堂又安静下来,火将纸钱燃烧的声音清晰可闻,不时还有衣裳浮动的窸窣声。
俞皎依旧沉默,不停地往盆里添纸钱。
她是将门之后,虽有软弱的父亲与强势的娘亲,但她并未因此长成娇滴滴的世家小姐,反而比俞家众兄弟姐妹都坚韧。
丧夫之痛,叫她不愿独活,但骨子里的流淌的血却支撑她扛住这份悲痛。
无论结局好坏,她都能接受,并且去面对。
所以此时,她并非哀莫大于心死,只是在回忆与夫君相识相知的过程罢了。
那蠢得要死的少年,曾为了见她一面不惜翻定北侯府的墙,结果被巡逻侍卫发现了。
不想她因此坏了名声,于是便躲进了小池塘,用一根芦苇杆子保持呼吸。
那是秋夜的池水,这傻子却整整泡了一夜,半条命丢了,养了一个月才养回来。
真是个傻子啊……
如果这次也能挺过去该多好?
阴山。
山谷深处。
在将士们齐心协力下,随着山脊上一个个大土坑被掩埋,将士们的遗体已经清理得差不多。
在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战士。
这场战役的惨烈,他们一眼便知。
那些原本对白家军颇有微词的霍家军,也在捡起一具具尸骨后,对白家军生出了敬畏之心,也更理解为何平城的百姓会一边倒向他们。
正如霍大将军所说,这是八万将士拿命换来的。
而今日来到阴山的白家军,越发觉得身上的盔甲沉甸甸的。
先前他们还疑惑为何大姑娘点的是他们 而不点被招安的同袍,当以为大姑娘觉得他们没有能力戍守姚城,所以才留下金鸣山而来的弟兄。
直到此刻,他们才明白大姑娘的用意。
他们是最正规的白家军,是身经百战的战士,却不时会因自身不可逆转的缺陷而丧失斗志。
看着这些血战到最后的烈士,他们才明白,白家军是多么可敬的一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