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引发家族矛盾
贾赦与家族其他成员的矛盾错综复杂,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引发了一系列家族内部的纷争,严重破坏了家族的稳定。
贾赦与贾政之间的争权斗争,是家族内部矛盾的重要源头。在荣国府中,贾赦虽承袭了一等将军之职爵位,但实际主持家政的却是贾政一派。这种权力分配的失衡,让贾赦心怀不满,他试图夺回在家族里的威望和权力。“鸳鸯拒婚”事件便是他向贾政一派夺权的一次尝试。他想通过纳鸳鸯为妾,进而控制贾母,打压贾政势力。抄检大观园事件中,邢夫人发现绣春囊后转给王夫人,借此打压王夫人在贾府内的威望,离间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关系,这背后也有贾赦的影子。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家族成员不得不选边站队,加剧了家族内部的分裂。家族事务的决策和执行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家族的运转效率低下。
贾赦与贾母的冲突,更是让家族氛围变得紧张压抑。谋娶鸳鸯事件中,贾赦不顾母亲的感受,执意要将鸳鸯纳为小妾,这一行为被贾母视为对她的不尊重和侵犯,引发了贾母的盛怒。中秋夜宴上,贾赦故意讲母亲偏心的笑话,又抬举贾环,给贾母添堵,进一步激化了母子之间的矛盾。贾母作为家族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她的情绪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家族的氛围。贾赦与贾母的冲突,让家族成员在面对两人时左右为难,交流和互动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触碰到矛盾点。这种紧张的氛围也使得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减弱。
贾赦与子女的关系也充满了矛盾,对家族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他对贾琏动辄打骂,将其视为实现个人私欲的工具,导致贾琏内心不满,家庭关系紧张。他为了私利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致使迎春受尽折磨而死,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迎春,也让家族其他成员对他产生了怨恨。贾琮则因被他忽视,在家族中缺乏存在感,其成长和发展受到限制。
这些矛盾对家族稳定的破坏是巨大的。家族内部的分裂和纷争,使得贾府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无法形成合力,难以应对各种危机。家族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亲情被严重破坏,原本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复存在。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贾府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荣,走向了衰败的深渊。
六、贾赦形象的文学意义
1.丰富小说人物群像
贾赦形象在《红楼梦》人物群像中独具特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与其他人物形成鲜明对比和衬托,极大地完善了小说的人物体系。
贾赦与贾政形成了强烈对比。贾政为人迂腐刻板,注重家族声誉和规矩,期望子女通过读书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而贾赦则荒淫昏聩、不务正业,只贪图个人享乐,对家族兴衰漠不关心。这种对比突出了封建家族内部不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冲突,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与贾宝玉相比,贾赦的形象更是天差地别。贾宝玉虽也生活在富贵之中,但他厌恶仕途经济,尊重女性,有着纯真善良的一面。而贾赦则是一个自私自利、好色贪婪的人,他的行为完全违背了道德伦理。这种对比让读者看到了封建贵族阶层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差异,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
贾赦与贾母的关系也展现出他的独特性。贾母是家族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她疼爱子孙,注重家族的和谐与团结。而贾赦却不顾母亲的感受,谋娶鸳鸯,在中秋夜宴上故意与贾母作对,表现出他的不孝不义。这种对比凸显了贾赦的叛逆和对家族秩序的破坏。
贾赦的形象还衬托出其他人物的优点。例如,邢夫人对他百依百顺,更显得她的愚昧和懦弱;贾琏精明能干,却在贾赦的粗暴对待下变得圆滑世故、贪图享乐,更让人同情他的遭遇。
贾赦形象的存在,使《红楼梦》的人物群像更加丰满和立体。他的独特性和与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让读者看到了封建贵族阶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对小说人物体系起到了完善作用,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让读者对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反映社会现实
贾赦这一形象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封建社会的诸多弊病,尤其是贵族阶层的腐朽和道德的沦丧。
贾赦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贵族阶层的腐朽。他身为荣国府长房,承袭一等将军之职爵位,本应肩负起家族的责任,为家族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贡献力量。然而,他却整日沉迷于酒色,与众多姬妾寻欢作乐,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好做。他强娶鸳鸯、强索石呆子古扇等行为,更是暴露了他的贪婪和自私。他凭借贵族的权势,为所欲为,全然不顾他人的死活。这种荒淫无度、不务正业的行为,是贵族阶层腐朽生活的典型写照。他们享受着特权,却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只知道追求个人的享乐,导致家族和社会的衰败。
道德的沦丧在贾赦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封建社会,儒家道德观念强调孝、义、礼等价值观,但贾赦却完全违背了这些准则。他对母亲不孝,谋娶鸳鸯一事,全然不顾贾母的感受,试图算计并摆弄母亲。他对子女不义,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导致迎春受尽折磨而死,对子女的幸福和死活漠不关心。他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家人,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在他的影响下,贾府内部道德观念淡薄,家族成员之间互相算计、争权夺利,亲情变得淡薄。这种道德的沦丧,反映了封建社会表面尊崇道德,实则内部已经腐朽不堪的现实。
小说通过贾赦这一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的手法十分巧妙。曹雪芹先生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描写贾赦个人的行为和经历,展现了整个贵族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贾赦的故事就像一个缩影,让读者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贾赦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如与贾政、贾宝玉等,更加突出了贾赦的腐朽和道德败坏,从而加深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贾赦形象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贵族阶层腐朽和道德沦丧问题,是《红楼梦》深刻主题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贾赦这一人物的刻画,曹雪芹先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让读者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3.深化主题表达
贾赦形象在《红楼梦》中对主题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深化作用,尤其体现在家族兴衰和人性善恶等主题上,与小说整体主题紧密相连。
在家族兴衰主题方面,贾赦的行为是贾府衰败的直接催化剂。他的贪婪自私,如强索石呆子古扇,不仅损害了他人利益,更让贾府声誉受损,在社会上留下了不良影响。他的争权夺利,与贾政一府的明争暗斗,使得家族内部矛盾重重,成员之间离心离德。“鸳鸯拒婚”事件,表面是他的好色之举,实则是权力斗争的体现,加剧了家族的分裂。他的荒淫无度,整日与姬妾寻欢作乐,不务正业,导致家族事务无人管理,经济状况日益恶化。这些行为都表明,家族内部的腐朽和争斗是导致家族衰败的重要原因,贾赦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这一过程,深化了《红楼梦》中家族兴衰的主题。
在人性善恶主题上,贾赦是恶的典型代表。他的好色无度,强娶鸳鸯,不顾他人意愿,尽显自私与霸道。他的不孝不义,对母亲贾母的忤逆,对子女的冷漠和伤害,违背了基本的人伦道德。他的贪婪昏聩,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完全丧失了善良和正义。然而,他的形象并非单一的恶,从他在继承权上的得失可以看出,他也有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失去爵产控制权后,意志消沉,通过沉迷酒色来逃避现实,这又体现了人性的复杂。贾赦的形象让读者看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也揭示了人性在欲望和挫折面前的脆弱,深化了小说对人性善恶的探讨。
贾赦形象与《红楼梦》整体主题紧密关联。小说通过描绘贾府的兴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贾赦作为贾府的重要人物,他的行为和性格正是封建社会贵族阶层的缩影。他的存在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道德观念的虚伪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他的故事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说所传达的主题,即封建社会的不可避免的衰败和人性在其中的扭曲。
贾赦形象在《红楼梦》中通过对家族兴衰和人性善恶主题的深化,与小说整体主题紧密相连,成为了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读者对封建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七、红学研究中的贾赦
1.不同学者观点
在红学研究中,不同学者对贾赦的评价和观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贾赦是“不肖子孙的罪魁祸首”。他荒淫好色,强娶鸳鸯,全然不顾伦理道德和家族颜面;贪婪自私,为了几把古扇勾结贾雨村,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昏聩无能,在家族事务和为官方面毫无作为,还与贾政争权夺利,加剧家族内部矛盾。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家族的期望和社会的道德规范,对贾府的衰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被视为不肖子孙的典型代表。
也有学者从家族背景和个人经历的角度出发,认为贾赦是被家族牺牲的弱者。他本是荣国府嫡长子,拥有继承荣国公爵位和爵产的优先权,但最终却只继承了爵位,失去了爵产控制权。这一转变可能是因为家族为了避嫌,顺应皇帝让贾家弃武从文、削弱势力的要求;也可能是他个人曾犯过错,被剥夺了部分继承权。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意志消沉,只能通过沉迷酒色来逃避现实,他的种种不良行为更多是一种无奈的发泄。
还有学者关注到贾赦形象的复杂性。他虽然有诸多恶行,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人性。在一些细节中,或许能看到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例如,他在继承权上的得失,使他成为他人的笑柄,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这种复杂的人性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不能简单地将他定义为纯粹的恶人。
这些观点的差异主要源于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将贾赦视为“不肖子孙的罪魁祸首”的学者,更注重他的行为对家族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对他进行批判。而认为他是被家族牺牲的弱者的学者,则更关注他的个人经历和家族背景,试图从他的遭遇中寻找行为的原因。强调其形象复杂性的学者,综合考虑了他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他。
不同学者对贾赦的评价和观点,反映了红学研究的多元性和深入性。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分析,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贾赦这一人物形象,以及《红楼梦》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2.研究趋势变化
红学研究中对贾赦的研究趋势经历了显着的变化,从早期单一的批判逐渐走向后来的多元解读。
早期研究中,贾赦往往被简单地定义为“不肖子孙的罪魁祸首”。学者们聚焦于他荒淫好色、贪婪自私、昏聩无能等负面行为。他强娶鸳鸯、强索石呆子古扇等行径,严重违背道德伦理,对贾府的衰败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批判。这种观点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腐朽的作品,贾赦的形象被视为封建贵族阶层堕落的典型代表,批判他有助于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随着红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视角逐渐多元化。后来的学者开始关注贾赦形象的复杂性和背后的成因。他们从家族背景和个人经历的角度出发,认为贾赦是被家族牺牲的弱者。他本是荣国府嫡长子,却失去了爵产控制权,巨大的落差使他意志消沉,只能通过沉迷酒色来逃避现实。这种观点为贾赦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解释,使人们对他的认识更加全面。
同时,也有学者关注到贾赦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在继承权上的得失,使他成为他人的笑柄,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这种复杂的人性使得他的形象不再单一,不能简单地将他定义为纯粹的恶人。
研究趋势变化的背景与社会的发展和学术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更加开放,学术研究也更加注重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红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对人物的简单批判,而是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背后的社会原因。
这种研究趋势的变化对红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使我们对贾赦这一人物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也丰富了《红楼梦》的研究内涵。通过多元解读,我们能更好地把握《红楼梦》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3.研究意义与价值
对贾赦进行红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红楼梦》的内涵,还能揭示封建社会的本质,同时对红学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深入理解《红楼梦》的内涵是研究贾赦的重要意义之一。贾赦是《红楼梦》中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人物,他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人物群像。通过对他的研究,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内部矛盾和权力斗争。他与贾政的争权、与贾母的冲突等情节,展现了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和利益纠葛,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小说所描绘的家族兴衰的主题。他的好色、贪婪、自私等行为,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驱使,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揭示封建社会的本质也是研究贾赦的重要价值所在。贾赦作为封建贵族阶层的代表,他的行为和思想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他凭借贵族特权为所欲为,强娶鸳鸯、强索石呆子古扇等行为,反映了封建贵族的腐朽和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他的不孝不义、道德沦丧,也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观念的虚伪和脆弱。通过研究贾赦,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权力斗争、道德败坏等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和腐朽。
研究贾赦对红学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不同学者对贾赦的研究观点和视角不断丰富和拓展了红学研究的领域。早期对贾赦的批判研究,为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后来的多元解读,如从家族背景和个人经历的角度分析他的行为,使我们对贾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贾赦这一人物的理解,也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红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对贾赦进行红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红楼梦》的内涵,揭示封建社会的本质,同时推动红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使我们对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