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外面,哥俩就自在了许多。也敢问价了。
两个人在人群里转过来转过去,不用开口问价,价格满天飞。
土豆子这边卖六分钱,那边直接五分,还有卖八分的;头道子韭菜两块五,二道韭菜直接一块五,云升有点疑惑,怎么价格差这么多。
因为货品不一样。
比如土豆,有的土豆是外地来的,有的是本地的;有的是通货,大小都有,好坏一起;有的是精选,个头大又饱满。
云升又不懂了,土豆大小不一样吃吗,怎么价格差这么多。
卖土豆的老板看他是个小孩,耐心解释:“其实吃起来一样的,你们在集上卖就进通货或者小的,大的是供应饭店的。”
不仅如此,土豆还有黄心土豆和白心土豆之分,有的有面,有的怎么煮都是硬邦邦,嘎吱嘎吱脆;还有的,外面看着完好,切开后坏果率很高,这是陈旧土豆没保存好的。
所以,一定要睁大眼睛啊!
今天两人骑一辆自行车来,本来就没想拿菜的,这会也没有压力,只是一味闲逛。
太阳还没出来,天气冷得很,尽管出门时把最厚的衣服都穿上了,但还是手脚冰凉,外面的温度跟大棚里差不多,甚至棚里更阴冷些,怪不得大家都烧起了火堆,这样的温度,直接待不住啊。
早上吃的那点面条早就消化没了,看着冻得哆哆嗦嗦的云升,云平决定先去吃点饭再说。
根据热心人的指引,哥俩穿过熙攘的人群,来到东南方向的另一个大棚,这个大棚小一点,远远看到很多人坐着或站着。
走近一看,嚯!俨然就是一个美食街。
卖火烧的,卖包子的,卖豆浆的,卖羊汤的,卖油条的,还有“刺拉拉”炒菜的,真是应有尽有。
“吃什么?”云平问,云升擦擦哈喇子,“哥,都想吃咋办?”
云平拿出一把零钱:“这些都是咱俩卖菜挣下的,今天就把这些零钱花光。”
买了两个包子、两个火烧、两个糖烧饼,两个人来到豆腐脑摊子前坐下,各要了一碗豆腐脑,狠狠地加了一勺辣椒油,呼噜噜吃完。
云升问:“哥,还有多少钱?”
“还有两毛。”
“可我们还没给她俩买好吃的呢。”
云平又拿出5元钱,买了两个火烧,两个粽子,一兜子油条。
感觉自己挣来的钱花起来特别有底气。
吃完饭,两人准备继续逛菜市场。
回到交易区,两个人懵逼了。
人呢?车呢?菜呢?
刚才还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吃饭的功夫,也就半小时,怎么就——没人了呢?
难道是找错地方了?两个人围着大棚转了一圈,没错啊,就是在大棚外边这个地方啊,这个广告箱我还倚过呢。怎么完全不一样的场景了。
这转变过于惊悚,云升突然想起了看过的聊斋小说,书生在温柔乡大吃大喝后,一觉醒来竟在坟场躺着。
天刚刚大亮,现在也就八点多吧!
有个推着小推车的老大爷看这两人提着火烧油条,傻愣愣站着,招呼他俩:“小伙子,过来看看我的菜!”
两人乖乖过去,车上有蒜苗,有韭菜,有辣椒,看来这是自己种的。
“你俩这是来买菜的?”老头子没牙,说话有些漏风。
“我们是卖菜的,来看看,有没有批发的菜。”
“那你看看我这些菜能一起收了吗?我急着回家,便宜给你。”
“多少钱?”
“蒜苗五分,辣椒五毛,韭菜一块。”两人一听,对视一眼,这么便宜吗?
又想到今天只有一辆车子,没法进货,只能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