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丹你看,过了那个何家茶摊就是兵器行一条街了,我们过去吧。”
指了指前方不远的那处小茶摊儿,曹景休对身边的范观音温和的说着。而范观音微微点头算是回应,跟在他的身后继续往茶摊东南的方向走去。
曹景休和范观音还有身后的曹宇皆是身手敏捷之辈,一路脚下生风,也就能有一盏茶的功夫吧,便穿过拥挤的人群成功来到兵器行一条街的头一家——问心阁。
“邦邦邦~~”
“老李啊,来客人了。”
曹宇在得到曹景休的示意之后,便越过了二人上前几步扣响了门板。
“咳咳,来了,来了。”
“吱嘎~~”
里间先是传来了一声苍老沙哑,夹杂着北地口音的官话,接着门板被一人从里边打开,随后就只见一个佝偻着身形,左肋之下拄着一根铁拐的老者从里面走了出来。
一头花白的头发就那么胡乱的拢在一起,用一条看不清颜色的布条随意的扎在脑后,钢针似的胡须长满了整个下巴,总是喜欢半眯那双混浊的双眼。
“原来是曹二国舅登门啊,少见少见,里面请。”在看清了来人是曹景修之后,拄拐老者的态度缓和了几分,随即把门外的三人让进了自己的铺子。
“呵呵,能让李乘风老板亲自迎接,景休真是三生有幸啊。”脸上带上一丝笑意,曹景修和曲乘风熟稔开起了玩笑。
“你这个家伙不在齐云山好好修你的道,下来叨扰我这个老头子做什么?”曲乘风拄着铁拐一边往里走,一边没好气的往后白了曹景修一眼。
“贫道自然是有俗事缠身,哦,对了老李你最近可有什么新打的兵刃?”
在外人面前从不谈政事的曹景休以一句俗事敷衍了过去,转头又问起了李乘风兵刃的事。
“哦?莫非曹二国舅打算继承家业,弃道参军了。”把众人引入室内落座,李乘风狐疑的看着风轻云淡的曹景休一眼。
“我一个闲云野鹤惯了的人,参什么劳什子军,这次来是为了我新收的义子——子丹。”不甚在意的摇了摇手里的折扇,曹景修把自己身侧的范观音介绍给了李乘风。
“子丹拜见李伯父。”座位上范观音大大方方的朝着对面的李乘风抱了一拳。
“真是个好苗子啊,稍加打磨便是柄神兵利器啊。”
心中暗暗赞了一句,李乘风混浊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直接免了范观音的礼数。
“子丹谢过伯父。”在收到曹景休的眼色之后,范观音又大大方方坐回了自己座位。
“兵刃啊,最近我倒真的还新打了一杆九凤朝阳刀,就在后面的作坊里,我带你们去看看。”
捋了捋颔下钢针似的胡须,李乘风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对曹景休一行人说道。
“恭敬不如从命,施药不如传方。请。”
“请。”
曹景休三人跟着李乘风出了铺子,从旁边的角门绕到了后面的作坊,一推门,眼神敏锐的范观音就率先看到了立在火炉旁边墙上的那杆寒光闪闪的九凤朝阳刀。
“李伯父,子丹能去试试吗?”
看着墙边的那杆九凤朝阳刀,范观音期待望向自己前方的李乘风。
“既然子丹感兴趣就去试试吧,若此刀能跟了子丹,也不算枉费老夫一番心血。”
微微侧身给范观音让开了位置,李乘风也对范观音身上的武艺多了一丝好奇。
“多谢李伯父。”
得了允许的范观音冲着李乘风微微颔首之后,足下轻点,一个踏雪无痕就冲到火炉的旁边,单臂一提,就将墙边的这杆九凤朝阳刀捞进了手中。
“此刀刀头阔长,形似半月,刀尖上翘,又似凤嘴,而刀身通体密布细碎花纹,形似凤羽,通长九尺,倒真是配得上九凤朝阳之名。”
在仔细打量了手中的九凤朝阳刀后,范观音先是由衷的夸赞了一番,接着在手中抖了个漂亮的刀花,直接在一个鹞子翻身,竟是在原地舞了起来。
“哈,卷帘倒退、怀中复抱月 、青龙探水。”
一杆一十八九斤的大刀在范观音的手中轻若无物,三式春秋刀法被她使的行云流水,虎虎生风,带起的劲风将她垂在脑后的幅巾都给刮的猎猎作响。但兵器似乎不是很趁手,三招过后她便意犹未尽的把刀放回了原地。
“这娃娃好俊的身手,但感觉他似乎不太满意老夫的这柄大刀啊。”
半倚在铁拐之上李乘风先是满眼放光的看着范观音展露出的招式,当看到她把大刀放回原地之后,又也觉得有点可惜。
“我阿姐亲自手教出来的学生自然是一等一的,不过能得老李你交口称赞的可是不容易啊。“曹景休好笑的看了身边的李乘风一眼,满脸揶揄。
“哼,又不是你教出来的,有什么可得意的。”撇了撇嘴,李乘风不打算再理会这个家伙。
“那个李伯父,你这里可有再重一些的兵刃?”
在曹景修二人斗嘴的时候,里间的范观音也走到了门口,冲着李乘风重新抱了一拳,神色恭敬的问道。
“子丹无需多礼,重一些的兵刃嘛,老夫这里确实是没有了,不过你可以和你父亲去巷子中间的汤家小子那儿去看看,他最近好像新打了一杆三十六斤的 镔铁九股龙爪叉。”
看着面前这个懂礼数,知进退还武艺高强,心性也好的后辈,李乘风那是越发的满意,当下也不藏私,把自己手头的情报全部分享了出来。
“嗯,小子多谢伯父了,父亲我们走吧。”冲着李乘风复行了一礼之后,范观音又把目光投向了后方的曹景休。
“可,那个老李我们就先走了啊。”
曹景休和李乘风随意唱了个喏,转身带着身后的范观音和曹宇就出了门,往巷子中间的汤家兵器行走去。
顺着刚刚李乘风所指的方向,曹景休三人出了门一路向东行走,大概走了能有半炷香的功夫,便来到了汤家兵器铺。
兵器铺的门口挂着两盏纸糊的灯笼,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汤”字,在往上看是一个木制黑底的牌匾,上面是铁画银钩的“兵器行”三个大字,右侧则是隶书的徐记二字。